家乡那棵香椿树
在我的家乡,几乎每家每户都喜欢在自己的庭院里或大门的两侧种上一棵甚至多棵香椿树。在民间有这样的传说,香椿树不仅寓意着平安、长寿,而且还具有驱邪镇宅、兴家旺业的风水作用。我家西院靠近大门口处就有一棵香椿树。打我记事起,它就已长得很高很直,像个门卫似的站在院子里,默默地守护着我家。
香椿每到春季时,枝上萌发的嫩芽是一种美味的菜。据说香椿芽、头刀韭、顶花黄瓜、和落花藕并称为民间四大鲜。“三月香椿吐嫩芽,紫色嫩芽枝头挂。未见艳丽度风流,留得美味世人夸”。这就是世人眼中的“树上蔬菜”香椿,据史书记载,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普遍食用香椿了,相传汉高祖刘邦曾经来到过皇藏峪,当时是饥肠辘辘,便向当地居民讨吃要喝,村民苦于一时无菜,恰逢谷雨前后,便从树上摘了一把香椿芽,刘邦食后,感觉香醇无比,妙不可言,遂问:此为何物?山民答:(谷)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后香椿生木质。刘邦感慨道:“但愿香椿长春”。从此香椿被广泛食用。

香椿芽味道浓郁,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可凉拌可热烹,我最爱吃的是香椿炒鸡蛋。由于我家的那棵香椿树很大,春天发芽时,郁郁葱葱非常茂盛,自家根本吃不完,长老了就不好吃了,这时母亲常常将多余的送给亲朋好友,让大家一起分享春天香椿的美味。
而从传统文化上讲,椿树又有特别意义。自 庄子 在《逍遥游》里说“上古有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椿树”后,椿成了文化里长寿的象征物,也成了父亲的代称。这椿树往往与可代称母亲的萱草(也就是黄花菜)同列。人们常说椿萱并茂,棠棣同馨,比喻父母都健康,表示祝愿家中的亲人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像椿树还有一个“树王”的美誉,这是因为香椿树不仅风水作用十分的吉利强大,而且香椿树全株可入药,具有止血、止泻、清热利湿等功效,所以民间的人要是平时有不舒服的时候就直接用椿树的树皮和树根熬制汤药,从而使得疾病很快就被消除,因此全身都是宝的椿树就被人们冠以“树王”的美誉。
椿树不仅能够起到镇宅理气的作用,而且保佑家人平安,所以农村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摸椿”,家有椿树的大人们总是要让小孩子们在正月初一的时候摸一摸椿树,并在嘴里念叨着“椿树、椿树,你发粗来、我长长”,其实这就是因为椿树的生长速度非常的快,可以在二十年的时间里长到15米之高,所以长辈们让孩子摸椿树也是希望孩子可以像椿树一样茁壮成长。
香椿美名美味,一生却被一个 “李鬼“所纠缠,那边是和它一字之差的“臭椿”。两者不细分,经常搞错,尤其是在野外。有人说闻味道便一目了然,可这需要上树去摘下嫩芽,然后再去闻味道,香椿会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浓香,味道非常特殊;而臭椿则有一股奇怪且难闻的味道。我这里给介绍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那就是看叶片顶端的嫩芽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是偶数那就是香椿,这是因为香椿的叶片总是一对一对的生长,只要是顶端的嫩芽是两片小叶子,那就是香椿无疑;但是如果是一片小叶子,那就是臭椿无疑,这是因为虽然臭椿的叶片也是呈羽状的,但是最顶端如果是一片叶子,那一定是臭椿,这是辨别香椿和臭椿最简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家中的堂叔是个聪明、热心、精干但有点小任性的人。每年到了摘香椿芽时,他就一马当先,在一根长长的棍子一头绑上镰刀,举起棍子,摇晃着身体,钩那高高在树枝上的香椿芽。树很高,芽刚刚冒出很小,这需要眼力好,手脚麻利,下手准、狠、快,在这方面堂叔很拿手。我们小孩子围在周围,随着“咔嚓”一声,一枝嫩芽便飘落下来,我们便蜂拥而上,抢着捡。然而有一年春天,堂叔在钩香椿芽时,不小心一个趔趄没站稳,一屁股蹲坐在地上,奇怪的是他的胳膊竟骨折了!于是从那之后,一直到我们全家迁居到山西,再也没有吃上我家那棵香椿树芽。
时过境迁,我已离开故乡四十余载,可每年春天香椿芽一直是我桌上的客人,看到它,我就会想起家乡的那棵香椿树,和那个为了让我们吃上香椿芽胳膊受伤的堂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