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嬉笑怒骂悲中行走人生
疫情期间,时间静默,与过去的生活有了深深的割裂,人渺小,未来虚无,再加上情感受挫,百感交集。于是摸了两本书穿插着打发这段闲着却不能静心的时间,这两本书之前都看过,再次重看,是在复习文字、人生中又长出新的认识。一本是王蒙的《你好,新疆》,这本书是从新疆回来后购买的,当时我还在新疆的风情、美景、美食的余韵中不能望怀,想趁热打铁将美好的感受沉沉地压在心底。初次翻阅大失所望,书里描写都是上山下乡、公社劳动、文革文斗武斗这类的故事,它就像新疆到上海的距离,这样遥远。王蒙的写作笔法有些特别,形容词排列成队,排比扎堆,成语颠倒还顺当,我从来不知道有如此多的形容词可以使用,这对初接触写作的学生而言是值得一看的,只要词语记得足够多,想必不算难。王蒙对于人物的描写细致至微小,从外貌、事例到说话彷佛没捺下一笔,在书上就能如见其人,性格分明,故事好笑又好气,透着些悲凉。他对人和人之间的斗争的描述颇具春秋写法,入木三分,各种歇后语信手拈来运用,还接上地气,现在年轻的一辈早已丢掉了歇后语这一劳动大众特有的语言,只学会了段子和热词。
看老舍《人这一辈子》时,是从后往前翻看的,书里提到了好几次自杀,当时只是嘲弄的意思,没想到真自杀了,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我不知道作家是否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书里一篇鸽子那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老北京不愧是玩家行手的大本营。老舍先生写景写得颇妙,山东独占鳌头,给北京留了一小块,他在写景时会先给你一个铺垫,绕个弯,再转个折,每到文尾必得自嘲一下,调侃一下作者方罢休,老舍先生的散文就如他的为人那样风趣幽默。老舍曾在文中写道,希望自己像春花一般死去,哀而不残,可现实却是何等的残酷,如果能在书里能沟通联系感情,希望在未来的我们可以抚慰老舍先生绝望的心灵。泰戈尔曾在飞鸟集中写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因为我们对自己的最后一刻也寄予着诗意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