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叔读解甲骨文之“冄”
舒叔读解甲骨文之“冄”

“冄”字的甲骨文字体
“冄”,象形字体, 读音rǎn(同染)。 表现了大自然的风光,春天的树枝垂下,枝头有鲜嫩的树芽,树枝树芽在风的吹动下,飘飘袅袅。造字者以此形象,体现了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然而,在后来以及现代的汉语体系中,此字已经不常用,甚至被废弃。其字义早与“冉”字合并。而甲骨文一度被埋藏地下三千年,不为人知。本字的原始造型与字义,当然就被埋没了三千年。直到一百多年前甲骨文被重新发现、重见天日。在甲骨文体系当中,本字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描摹大自然的、具有外型的美与内在丰富意蕴的存在。包括本字在内的很多甲骨文,既然回归了我们的社会与文化,其实更应该让其重新回归正在使用的汉字体系。

“冄”字金石体

冄字的象形

今天的湖边垂柳与古字“冄”的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