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适无莫,上善若水|《论语》的现代感悟(74)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不会一定要怎样,也不会一定不要怎样,只要合理恰当就怎么做。”
【感悟】
无适无莫,上善若水
读这一章让我想到了<2.12>中的“君子不器”。君子不追寻“教条”,不被定义,以“义”至上。“无适无莫”就好像水,看似无形无状,但同时也可形成任何形状,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这不正和<3.15>中提到的“乐其俗”的精神内涵一致吗?
日常生活中,似乎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无适无莫”:积极如我一定要怎样怎样;坚定如我的观点就是对的,一定要把你驳倒;被动如结婚生子还房贷,即便不是心甘情愿,也一定要完成社会的期待......一旦愿望没有达成,无力感便扑面而来,进入emo状态。乍一看是源于“一定要怎样”,其实不过是他人的“一定要”,根源还是在对自己不诚实,没有主心骨呀!
就算是做到了100%对自己诚实,还有动物和人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义”。动物100%服从自己的天性,其驱动力只在于生存和繁衍;人若能只考虑生存和繁衍,又怎么会有emo这种东西呢?可见上天创造了人,就是往“神”的方向去进化的,我们反复追问的生活的意义,最终也只有我们自己能给自己答案。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4.南怀瑾:《论语别裁》,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