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影评
此电影有两条线:明线是音乐对人的改变,暗线是教育对人的改变。社会底层的孩子,是被传统抛弃的,甚至大多数人都不愿去接触他们。管理者并没有把他们当成可塑之才来对待,严重的说,在人格上,没有把他们当做人在对待:随意滥用的惩戒措施、互相告密的压抑氛围、教师与孩子互相猜忌,伤害,学校似乎成了一所监狱。这些孩子未来的前途也是一片迷茫,社会与自己都放弃了他们。但是,马修的出现就如同一束阳光,电影在这一块的光影处理非常好:前半部分是暗灰蓝色主调,后面阳光便渐渐多了起来。音乐也是随着节奏进行推进,讲述孩子们整体的心灵变化过程。主要凸显的角色都塑造的非常鲜明,马修、传教士、校长、监管者的典型形象、不同的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拯救之路。影片叙事并没有大的跌宕起伏,有的只是平静如水的讲述,却不断打动着观影者的心弦。电影采用小正序,大插叙的风格,首尾相接呼应,让人感慨不已:两位垂垂老矣、功成名就的老人,面对着一张发黄的相片,却还能同时想起那位平凡的教育家,灵魂的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