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麦丹在北京吃土耳其、突尼斯、约旦和巴基斯坦自助
每年莱麦丹期间北京的伊夫塔自助应该算一大特色。今年分别有土耳其、突尼斯、约旦和巴基斯坦四家馆子提供伊夫塔自助餐,正好可以来一次中东、南亚美食之旅。
一、土耳其
第一家是日坛上街的老牌莱麦丹伊夫塔自助馆子达达尼尔,他们家是阿塞拜疆人开的土耳其馆子,所以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风味都有。 他们家最爽的当然是明火烤炉的烤肉无限量供应,烤鸡、烤羊排还有卡巴卜烤肉泥,一次吃过瘾!然后还有各式馕和面包,黎凡特开胃菜和炖菜。有三种颜色扁豆做的扁豆汤,饮料有柠檬水、咸酸奶艾兰和土耳其红茶,饭后甜点有经典的巴克拉瓦和牛奶布丁,还有各式水果,总之他们家真的太丰富了。




明炉现烤


Baklava是奥斯曼帝国最有名的甜点,在奥斯曼托普卡珀宫的皇家厨师中发展而来。每年莱麦丹的第15天,奥斯曼苏丹都会参加一场名为“Baklava Alayı”的仪式,会在现场将装在托盘里的Baklava分发给禁卫军。 Baklava是用一种非常薄的Filo无酵面团叠加多层后做成的油酥糕点,配开心果碎、核桃碎、糖浆或蜂蜜。


传统黎凡特餐前小吃,是跟随奥斯曼帝国传入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


阿达纳烤肉配酸奶

阿塞拜疆抓饭和藏红花饭配各种炖菜

杏子炖牛肉和羊肝我最喜欢了,吃着好像回到了巴库老城。



Dolma蔬菜卷,可以用葡萄叶也可以用圆白菜,这道菜在前奥斯曼地区非常流行。


二、突尼斯
第二站是亮马河的突尼斯馆子La Medina。首先按照圣行吃椰枣,然后喝Harissa哈里萨汤。第一盘取的是北非腊肠Merguez、烤肉Kebab、6种黎凡特和马格里布开胃菜Meze、Falafel炸鹰嘴豆丸子和Kibbeh炸肉丸。Meze和Falafel可以夹在Pita皮塔饼里。






哈里萨被誉为突尼斯的国民调料,是马格里布地区的特色辣酱,使用马格里布特色的Baklouti辣椒混合葛缕子、香菜籽、孜然、大蒜等香料制成。Baklouti的名字就来自突尼斯的沿海城市Bekalta。

北非腊肠Merguez用羊肉和牛肉制作,混有小茴香、哈里萨辣酱、辣椒和其他各种香料,一般会烤着吃。Merguez腊肠最早见于12世纪的安达卢西亚,后来传遍整个北非,在北京只有La Medina能吃到。

在前奥斯曼地区的馆子里Falafel都比较常见,但Kibbeh并不是哪家都有。Kibbeh起源于黎凡特地区,由碎小麦包裹碎肉馅儿加上碎洋葱和肉桂、肉豆蔻、丁香、多香果等中东香料做成,里面是肉馅。

突尼斯特色的开胃菜Mechouia,北京只有他们家才能吃到。Mechouia是把洋葱、绿辣椒、西红柿和大蒜放烤箱里烤制,然后用葛缕子,盐和黑胡椒调味,做好后放橄榄油,最后用橄榄、金枪鱼和煮鸡蛋摆盘装饰。

经典的鹰嘴豆泥胡姆斯Hummus,基本所有中东馆子里都有。

Tabbouleh塔布拉,由欧芹碎、西红柿、薄荷、洋葱、Bulgur(碾碎的干小麦)组成,调的时候放橄榄油、柠檬汁、盐和胡椒。

mutabbal烤茄泥,配橄榄油和柠檬汁。

北非蛋Shakshouka,这是一道传统马格里布菜,用西红柿、橄榄油、辣椒、洋葱和大蒜酱煮蛋,放孜然、辣椒调味。这道菜是16世纪中期西红柿和辣椒由美洲引入奥斯曼时期的北非后出现的。

第二盘吃的是北非柏柏尔人的经典菜库斯库斯Couscous配Tajine塔吉锅炖菜。库斯库斯是柏柏尔人的主食,是用粗面粉揉搓成小米大小的颗粒,然后晒干后做成的。塔吉锅是一种底部是圆形平底,顶部是圆锥或圆顶的陶锅。这种设计可以使得蒸发后的水汽回到底部,并且可以从盖子的孔中加水。



最后的饭后甜点是起源于埃及的Basbousa,他们家可以自助加开心果碎,所以就浇了大大的一勺。Basbousa是一种糖浆浸泡的粗面粉蛋糕,先在平底锅上烘烤,然后加橙花水和玫瑰水或糖浆浸泡。

三、约旦
第三站是三元桥的黎凡特馆子Al Safir,他们家的老板是约旦的巴勒斯坦人。
目前吃的三家莱麦丹伊夫塔自助都各有特点。达达尼尔种类最多,而且明炉烤肉不限量。La Medina是北京唯一能吃到马格里布自助的地方,非常具有独特性。而Al Safir则以黎凡特开胃菜Meze最为丰富,而且他们家的Falafel和烤鸡肉卷也是最好吃的。






对于传统阿拉伯伊夫塔来说,最先按照圣行吃椰枣,然后喝汤,一般有扁豆汤和鸡汤什么的。然后礼Maghrib(沙目),然后开始吃正餐。在Al Safir可以吃到阿拉伯人莱麦丹期间最经典的Sambousek羊肉炸菜角。这道小吃起源于伊朗的Sanbosag,后来随着波斯文化的传播流传各地。10世纪之后便进入阿拉伯饮食,13世纪后随着德里苏丹国进入南亚,后来又随着穆斯林商人进入中国、印尼、非洲各地。


然后经典的黎凡特吃法是,用Pita皮塔饼夹上Falafel和各种酱一起吃,或者直接用皮塔饼蘸酱吃。在各种Meze里面,我最喜欢的是红色的Qalayet Bandora,北京可能只有Al Safir有。这道菜用西红柿、洋葱、辣椒、橄榄油做成,据说起源于死海附近的农村,约旦河谷的炎热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西红柿。另外这里还有用核桃、红灯笼椒、石榴糖蜜和面包屑做成的Muhammara,据说这道Meze起源于叙利亚的阿勒颇。



Al Safir每年莱麦丹伊夫塔自助的时候都会做一些菜单里没有的菜,这次的两种芝士炖羊肉我都是第一次吃,然后还有非常嫩的羊肉土豆,这些配长粒米饭都特别合适。






最后会送上来每人一个饭后甜点Basbousa,La Medina的自助也有这道甜点,但是Al Safir的没有那么甜,我觉得更好吃。

四、巴基斯坦
第四站是三里屯的巴基斯坦馆子汗巴巴。因为最近人很少,今天吃的也更从容一些,不过菜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多。首先是椰枣和清水,然后栽娜卜主食选的馕,我选的是经典的Biryani饭配玛萨拉Masala鸡肉、烤鸡肉块Tikka、烤鱼什么的,饮料是玫瑰糖浆水,饭后甜点是牛奶布丁Kheer,他们家的酸奶味道很正很酸。这里有几道菜值得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Matar Qeema豌豆牛肉沫。这是一道由莫卧儿王朝带到南亚的美食,其中“Qeema ”来自察合台语,意思是碎肉。察合台语是一种已经消亡的突厥语,曾经流行于中亚察合台汗国的领土范围内,直到20世纪初都是中亚的文学语言,是现代乌兹别克语的直接祖先。Keema matar在莫卧儿宫廷中很受欢迎,尤其在婚礼和各种尔德的宴席上都要吃。

第二个是Pakora炸菜。“Pakora”来自梵语,意思是“煮熟的一小块”,是经典的南亚街头小吃,是把蔬菜放在五香面糊中油炸而成。

第三个是Tarka dal豆子咖喱。Tarka dal是一道流行于北印度的素咖喱。Dal在南亚可以指木豆、黄豌豆、扁豆等各种干豆子,Tarka则是一种素食咖喱的做法,混合了大蒜、洋葱、辣椒等快速油炸而成。

第四个是Kheer牛奶布丁。这是一道古印度饮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印度文献中就已经提到。“Kheer”来自梵语中的“牛奶”,由牛奶、糖和米做成,上面还会放椰丝、藏红花、开心果、葡萄干和杏仁等调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