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苻坚南征东晋的″淝水之战″ 》陈再明22、5、11
三,苻坚南征东晋
公元383年7月,苻坚下令大举伐晋,征集了60多万步兵,27万骑兵,集中于长安。由于苻坚自恃強大,认为此行必有征无战,所以不待大军集中,便从长安启程。当他行至项城(今河南项城)时,前锋苻融率领的25万人马已抵达颖口(今安徽颖上),与晋军相触了。然而这时,河西、蜀汉、河北的军队,有的正在途中,有的刚刚出发。
10月,苻坚听说前锋攻下寿春(今安徽寿县)后,更是求胜心切,把大军丢在项城,兼程赶往寿春与苻融会合;并派东晋降将朱序去晋营劝降。当时,东晋方面兵力远少于前秦,增援寿春的5千水军被困于硖石(今寿县西北),8万主力北府兵被阻于洛涧(今安徽定远)以东,因不明秦军底细,不敢贸然交战。
朱序来到晋营后,反劝晋军统帅谢石等人,趁前秦大军尚未到达,攻其前锋,先声夺人,争取全胜。11月,晋将刘宋之率5千北府兵夜袭洛涧成功,斩梁成等10员秦将,歼敌1万5千人。接着,谢石等率晋军水陆并进,与秦军夹淝水相持。苻坚在寿春城头见晋军阵势严整,开始害怕起来。甚至把城外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当成晋军。此所谓″草木皆兵″也。
这时,苻坚若能守注淝水,等大军集中再战,胜利或许还有希望。然而他却答应了晋军渡水决战的要求,挥军稍退,企图趁晋军半渡之际发动进攻。不料秦兵退而不止,朱序又在阵后大呼:秦军败了!阵势顿时大乱。苻融想阻止秦兵后退,不幸马倒被杀。晋军乘机奋战,追至寿春西北30里的青陶。秦兵大溃,死者十之八九。苻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逃回淮北。
“淝水之战",是苻坚在灭晋条件并不俱备的形势下,一次企图统一全国的战争。在错误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苻坚虽调集了近百万大军,但实际抵达前线的不过20多万人,再加上指挥上的频频失误,终于招致了惨败。晋胜秦败的战争结果,使南方的东晋得以继续延续,而前秦统一北方的威势却大大减弱了。 如果苻坚能因此清醒,采取一些可行的补救措施,那么悲剧或许能就此中止。可借符坚仍然不能请醒地认识形势,举措一误再误,于是悲剧便无可挽回地扩大了。
-
豆友240923253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1 16: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