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许倬云答豆瓣网友问,一些启发
年轻人要怎么在变化莫测的生活中安顿自己呢?
怎么安顿自己的身心?你自己决定你的目标是在哪里。是功成名就?还是心安理得?功成名就,你要是建功立业我就不说什么了。要是你说对得起爹,对得起妈,对得起太太,对得起孩子,那糊口之外,你还有点宽裕,够了。你工作之外还有点时间剩余,跟他们共享家庭之乐,这样就很好。
如果想要安身立命,就得问你对不对得起自己,你有没有自己骗自己。你说我的本事是100分,我应该当厂长,可是我老在技术员的岗位上,我不服气。这个是你自己的错误,你到底是不是值那个分数?不要怨,不要恨。天下事情,自己求足,问别人的时候反思自己,不要太高估自己,也不要太妄自菲薄。这个分寸在你自己。
“要是你说对得起爹,对得起妈,对得起太太,对得起孩子,那糊口之外,你还有点宽裕,够了。你工作之外还有点时间剩余,跟他们共享家庭之乐,这样就很好。”
“如果想要安身立命,就得问你对不对得起自己,你有没有自己骗自己。不要怨,不要恨。天下事情,自己求足,问别人的时候反思自己,不要太高估自己,也不要太妄自菲薄。这个分寸在你自己。”
许老的话,切中我的初心。不敢言事业有何建树,勤勉尽力无愧于心糊口即可,不追崇奢靡生活,所以消费上清心寡欲,精神上富足充实已是很好了。
人生里矛盾重重,有用与无用,理性与感性,一直交错着。面对一些无能为力的情况,退守回一个精神的壳子里,是否真的就是恰当的选择?除了能给自我一点安慰,好像再无别的贡献与作为。
这个问题,也就是想要积极地有所作为呢,还是想要回头自己安顿身心,做个小小的隐士?这两个极端并不互斥,问题是你要衡量自己能力在哪一边。就算你的能力到了可以说无所不为的能干,你也不必一辈子全干事儿。你留个三分给自己,喘口气、喝口茶,给太太摸摸肩膀,大家好好聊聊天儿,跟孩子玩一下,看看外面花草都可以的。
假如你认为自己的内心的生活很丰富,担心到外面是不太俗气了,那你要自己甘于贫穷,够生活就够了,求稳定,求个马马虎虎够过的日子可以,做得到。你可以求内心的丰富——写诗,唱个歌,创作个画都可以,但绝对不要说喜欢睡个觉。如果只是睡觉,哪一天可能突然就不行了——后果是身体吃不消。所以希望你内心部分有积极,外面的世俗的部分积极到一个地步,内心部分积极也到地步。内外平衡,这个别人不能给你做主,只有你自己。最怕是你找借口——我这个人啊,大才不能施展,我做隐士。反正我爸妈养我,我脸望青天,想一辈子。
这个事情啊,你自己衡量你的尺寸在哪里。如果你觉得我愿意去修行,也可以。也不必去终南山,一个房间,斗室之内,自己安安静静打坐又何尝不可。打到你哪天不想活了,不吃饭也可以呀。你肉身成圣,谁都不能管你。
但是我不希望你这么做,因为你毕竟你在世界里还活着的,你可以有用,你何必做一个不相干的人呢?何必自己孤立起来呢?内心的感情不是孤独的,内心感觉有呼有应。最好是朋友之间彼此响应,同声相求,同气相应。
就想一方面积极地做一些能做的;另一方面好好安顿自己身心,在内心筑一个湖心竹屋,随时隐居。活在世上,把自己抛进尘世、抛进人间的烟火气之中,不追求一尘不染,对于外务该妥协就妥协,以此保全内心的一方净地(电影:le hérisson)
“喘口气、喝口茶,给太太摸摸肩膀,大家好好聊聊天儿,跟孩子玩一下,看看外面花草”——这些是人生极重要的事。
希望你内心部分有积极,外面的世俗的部分积极到一个地步,内心部分积极也到地步。
内心的感情不是孤独的,内心感觉有呼有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