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望之谷到开悟之坡
第一张是同事发过来的图片

第二张是我在想的路

第一个阶段是“无意识无能力”:愚昧之巅,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者无畏) (元认知能力低: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John 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概念。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
【实际案例】以为这次情况与2020年差不多,没有预估到:1)控制时间如此之长;2)物流会被禁止和限制;唯一的预案:1周以上物资准备。
第二个阶段是“有意识无能力”:绝望之谷,知道自己不知道。
学习一段时间,打开眼睛看世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智慧有所增长,自信却大幅降低,容易情绪低落,深感自卑,一度自暴自弃。 【实际案例】意识到对形势估计不足,每天看到扑面而来的负面信息。在生活上适应团购,并协助邻居。在工作上,预估对项目的影响。接受不能改变的部分,关注现在可以采取的措施。
第三个阶段是“有意识有能力”:开悟之坡,知道自己知道
认知开始觉醒,慢慢向上爬——积极学习新知识,持续看书或听课,跟厉害的人学,跟有成果的人学,开始把所学应用于实践,将新知识与过去的旧知识体系缝合,长出新的智慧,自信度开始反弹增长。
【实际案例】在绝望谷底,运用认知重评策略,换个角度看悲剧。从中应该学到什么?
1)收集信息的重要性。数据;政策;交通;等。不能只关注群里的小道消息。虽然这次意识到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太晚了,以后一定要从开始就要从各个渠道收集关键信息。
2)分析和行动计划调整。意识到因为没有丰富的信息,仅仅关注在狭窄的领域,比如维持基本生活,以及项目的最低限度推进。没有试图掌握行业动态,同行和其他行业针对困境开展的自救行动,涌现出来的新机会等等。改变:多维度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之后,头脑风暴寻找机会
(1)数据图;(2)新政策;(3)交通、生活资料信息;(4)行业信息和行动;(5)其他动向 - 待定。
第四个阶段是“无意识有能力”:持续平稳高原,不知道自己知道
自信心持续平稳,往智者的方向发展——不自我定义、不自我设限、不抗拒变化、不沉溺过去,多元思考人生,始终相信自己有更多机会,持续不断地学习,突破自我极限。
(研究者用虚假一致性效应(false-consensus effect, Ross, Greene, & House, 1977)来对能力高者产生的自我评价偏差进行解释。虚假一致性是指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能力高的人在能力测试上表现得不错,就错误的估计其他人也是这样的,而对自己能力突出的这一特征并不敏感。在实验中能力排名处在最高端的个体认识到他们后来看到的5份答卷比自己表现得差后,就会调整自己的判断,因而变得更准确。)
【实际案例】还没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