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长沙,它就像我的恩妈!(城市记录31)
波波:“这个应急通道就是防空洞,是在岩洞中凿建的,看砖头的成色至少六七十年代了;现在是涨洪水的季节,潮湿阴暗之地你最好不要进去,益阳多蛇。”
崔老师:“越是在地市州,像这种应急通道的防空洞就越多,这是因为备战备荒时期大量修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句时代的口号让上一辈人们深受影响。”
细雨纷纷的五月天,我就像一叶孤独的小舟从湘江漂流到了资江,在益阳市区寻找还未完全拆掉的老街旧巷。
其实早在2020年的年底,我和老公一家人在湖南的周边城市自驾游,就在益阳的资江西路这里我遇见还未改造的明清古巷。当时真的很想下车举起手机拍摄点老照片,但因为其他原因错过了这些本可以保留下来的城市记忆。我记得两年前的明清古巷还没有围起砖头墙,更没有千篇一律的徽派仿造,它虽是那般破旧破败,但古朴原始的模样仍让我记忆犹新。
今日站在资江大桥上,这片已被大面积拆迁中的明清古巷,我只窥视到了那堵陈旧带着橘色的魏公庙,斑驳的墙上还残留着字迹,能从中找到一丝古老的痕迹;但那条长长的街巷,那拱劵撑墙的建筑风格,我找不到它具体的位置,包括我想探寻的玉陵坡和灯笼巷也不知在哪个角落里,百年沧桑已踩踏在了新砖白瓦里,坚硬的石墙也抵挡不住工人们手中的锤子,今天是带着许多的遗憾,这江南最美小巷的模样,我仍不曾见过它300余年却妩媚多情的容颜。
从明清古巷撤退,走到了资江西路,这里是益阳的大码头,也是这座城市过去的商业经济体,我找到了“大码头候轮室”、“勤俭旅社”和“原益阳市副食品公司”,只是破败老旧的楼宇,寂静的街道,脱落的墙壁像一双无形的手跟时代告别;只有勤俭旅社守门的爹爹讲:“这里是益阳人的童年摇篮曲,这里更是一条令人怀旧的街道。”
在益阳的老街旧巷里串走,总有一种陌生又熟悉的亲切感,虽然城市发展快,密似蛛网的街巷深深窄窄,可见要完全拆迁也不是件易事。
益阳城区资江大桥曾有四座古塔,现只保留了两座,我因为时间关系只匆匆拍摄了三台塔,我老家是沅江市的,沅江出名的古塔是凌云塔,其实在洞庭湖的古塔,当地人都有两层概念来解释它的存在:第一,就是古塔以前是有灯的,来照亮渔民划桨归家的方向;二是古塔是用来镇河妖的。
还有更加可惜的古建筑,比如聚庆街的刘公馆,一把大火烧光了百年积淀,只剩下了一个几乎找不出任何痕迹的门头;五一东路的“易宅”算是“保留得很好”的古建筑了,另外就是北门巷的廖家宗堂也算是“保留完整”。
从网络上也看到了大桃北路的“湖南益阳茶厂”,但也被列入了棚改项目里,这座建立于1958年的老茶厂据说会一半的拆迁一半的作为茶厂文化博物馆,深入其中,6栋老烘房虽是年代久远但仍可窥视到过去50多年的辉煌时代。
我在益阳呆了两天,隔天去走了一下会龙路,看了一下站牌这条老路上竟有大大小小的工厂,其中较为出名的有:船舶厂、工具厂、龙洲麻纺厂、水泥厂、氮肥厂、化肥厂、毛巾厂等等,我去拍了益阳船舶厂家属区,这里是成片的红砖职工楼,靠着山而砌的宿舍楼,在路口有个应急通道,是一个幽暗深长的防空洞;除此之外我去找龙山港的老火车站,经过了会宾巷,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防空洞,听当地的娭毑讲这个防空洞可通到好几处出口,现在还有人穿梭其中,在洞内种植菌菇,我麻着胆子进去查看了一番,防空洞里面完整;通风良好,湿度大,走到尽头才发现已被封堵,只能原路返回。
益阳红星社的老火车站已翻修,建成了旅游打卡景点,除了那栋红砖房是老的,其他的都是新建筑的;要说最老还是龙山港的老益阳火车站遗址,但这里并未得到保护措施,已是破旧不堪,孤零零的立在河边上。
我对益阳只有几次片刻的停留记忆,这次花费了几天的时间来走老街,实在是费时费力,我想暂时还是不去地市州,还是好好走自己的城市,长沙可拍的街道社区虽已不多,但仔细点找,耐心点探,还是能收获惊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