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无关道德

为什么人们的需要总是和他们所能享受的经济发展成果成反比?原因就在于市场激励机制。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一个人的财富增加了,为他服务的经济动力就相应增强;而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减少,则为他服务的经济动力就减弱,直到完全消失。( 比尔·盖茨:《21世纪的新资本主义》)
这个解释了:为什么有钱的越有钱?因为在“资本主义”这个“市场激励机制”的制度下,金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财富,金钱是一个能够产生利润的资本金。钱总是要通过市场这个中介,向着能够产生利润的地方流动,形成资本,形成资本金,形成股金,形成投入资本金。这些资本金进入利润生产环节,通过集约化生产,通过剩余价值生产,通过新的商品市场......来获取利润。利润包括原材料采买的节约(如精打细算、与权力勾结获得强力实现低价购买)、生产成本的降低(如低工资、低消耗——降低劳保、高获取——加班加点)、产品销售获利点的提高(通过殖民扩大销售区域、培养潜在的消费人群——如给退休老人办讲座、通过提高销售额而提高利润额、增加产品的虚拟情感色彩提高价格、统购统销、腐蚀政府采买人以小钱换大钱等)等等方式获得的本金以外的富余金。
有钱人即是能够创造利润的人,如财富设计家、财富运行操作家和财富配置会计家。能够为金钱带来利润的人叫资本家——创造利润的行家、专家、企业家。资本本身有一股魔力,总是围绕着能产生利润的魔桶旋转。这个魔桶按比尔盖茨的话说,就是有钱人(有钱人=商业头脑+商业技能+市场机会的人)。资本是向着有“财务回报”的地方流动。资本家、企业家和某一个商业热点(比如股票、房地产)是资本获得财务回报最高的地方。
而穷人或乞讨者是财务回报为零,乃至为负数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穷人越穷越没钱的原因。
但是,产生富人、穷人间的不平等不是资本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一个人的财富增加了,为他服务的经济动力就相应增强;而如果一个人的财富减少,则为他服务的经济动力就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资本主义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但让它能持续不断地发挥有益的作用,只是服务于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而那些没钱买服务的人就只能靠政府援助和慈善。(比尔·盖茨:《21世纪的新资本主义》)
换言之,追逐“财务回报”是资本主义制度——市场激励体系——的目的。如果“不平等”不是用统计数字来看待(统计上的术语是“不平衡”),而是用道德来看待(政治经济学上的术语是“压迫和剥削”),那么看似跟资本有关,实际这个贫富的原因是来自“政府援助和慈善”不到位。
资本逐利是人性。逐利的,与道德无关 。资本主义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它能持续不断地发挥有益财富增长的作用。资本主义的最大功能乃是“但图生产增加”,而“适当的分配”责任在政府。 其实,资本才讲分配,政府的功能在救济。资本的分配跟政府“尽收尽支”的财政计划管理不一样,是利用企业的方式来分配。资本利润有三次分配:1)工资、2)税收、3)慈善;其分配特点是有其“公共服务”独特的”资本“属性的。
“资本不直接服务穷人,只是服务于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
——这是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属性,或“用企业的方法实现人的需求”的社会功能。
“......而那些没钱买服务的人就只能靠政府援助和慈善”。
——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国家)属性,或权力机关、具体说是政府的职责。
这样的生产和分配依从”市场的手“,“用企业的方法实现人的(分配)需求”,而救济和慈善归属政府。凯撒归凯撒,上帝归上帝,各司其职,各专其能,“权力不得干预经济”。这才是专业化,才会有经济生产、财富分配(购买服务)和社会救济,各自分站两边, 从而市场服务和社会救济之间,程序公平、合理。“权力不得干预经济”方为正义,正义才有可持续发展。
总之,资本无关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