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因真情而值得
最近读过好几本散文集,各位作者所写的内容遍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我大概是庸俗且愚钝了些,大多数时候只能领悟到故事类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之感。
《人间值一笑》是由贾平凹、苏童等36位当代著名作家联手写就的一部关于丰富人间的散文集。他们写到自己的成长、理想、友谊、故乡和感悟,虽书写风格各异,但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他们对人生闪光点的捕捉。

对于每个人来说,父母之情应该是人生最朴实却也最珍贵的滋养,而子女反哺,虽是理所应当,但却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那么顺利地实现。整本书的内容,让我感触最深的也正是两个与父母子女相关的故事。
在《表妹的生命美学》这篇文章中,丁一讲述了自己的表妹是如何任劳任怨照顾并送走了自己的公公婆婆之后,又回到自己父母家里,十几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父母。表妹的公公和父亲都患有老年痴呆症,大小便失禁,甚至因为伴随的狂躁症会出手伤人,护理难度非常高,对人的精神折磨更是非常人所能想象。
可是,表妹和表妹夫并没有被这些困难逼退,他们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生活,成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护理兼全职保姆,将老人照顾得无比周到,虽是有病在身,且已近人瑞之寿,生命力却依然顽强。
另一个故事来自《花间集》,这是一个因杏花而被作者所了解的故事。作者因分不清梨花和杏花,所以主动询问邻居种的到底是什么花,俩人熟络起来后,作者得知邻居花大价钱在北京买房,只是为了满足母亲想来北京的愿望,且正是因为母亲喜爱杏花,她便特地提前来把杏树种上,期盼着来年母亲过来居住时,就能看见杏花开放了。

谁知第二年春天杏花开了,也谢了,却始终不见那家人的踪影。直到清明过后,作者才看到邻居出现在她家院子里,可原来,她的母亲已生病身故,根本没来得及看到孩子为自己添置的新居。而邻居也因为母亲过世,又回来把房子卖掉,因为母亲不来住,房子就没有意义了。
这两个故事中的子女为父母所做的付出,想必是大多数人都不能或无法做到的,如今社会生存压力巨大,要给老人养好老,都需要金钱和时间的支撑。对于普通人家来说,进医院可能意味着倾家荡产,即便父母不是重病,只是年老需要人照顾,子女也可能就必须面临很多抉择了。
这确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难题,但无论如何,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整个过程,父母为了抚养我们,也必然面临过很多我们需要给父母养老时所面临的问题,他们能把我们好好抚养长大,那么我们也一定有办法为他们养好老,未必一定能做到像前面两个故事中的子女那么好,但只要有真情,父母便会觉得人生值得,我们也能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