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不够成熟者的心灵救赎
多少次在午夜梦回里痛斥申诉,多少回在泪流满面中声嘶力竭,这样无力的生活我到底该怎么办,到底--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正常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我都在渴求身边会有某个人将我救赎,慢慢地,我知道这种人并不存在。不论多久,问题依然在,我依然在苦恼,直到遇到斯科特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我如释重负,彷佛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本书的大概内容
作者是有着20年职业生涯的心理医生,他以从业经验写了这本书。该书主要从自律、爱、成长与宗教和神奇的力量四个方面来论述一个人心智成熟的相关问题。
一个人想要获得心智的成熟,需习得自律并以爱的滋养为基础。
自律
本书第一句话就直击我的内心“人生苦难重重”,我们总想一生顺遂,心想事成,但人生无时无刻都伴随着坎坷,这与人们的心理相悖,于是,遇到困难,我们总会习惯性地逃避,这便造成了心理缺陷,也错过了心智成长的最佳时期。作者也不止一次的强调:逃避问题,不愿意承担当时责任的痛苦,那么问题永远都在(问题绝对不会自动消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自律: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推迟满足感即合理安排时间。如果你是一位职场工作者,在最有效的时间安排最重要的工作,那么你可以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过得比较轻松且幸福;如果你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家庭作业将会让你感觉很头疼,如果你总是要求他做完作业再看电视,那么时间一长他会养成习惯,无需催促。
承担责任最重要的前提以及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并勇敢对自己说:“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
尊重事实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自我及世界的认识。与浩瀚的世界相比,人类认知永远是微不足道的,在人生的任何时刻与阶段,我们都需不断审视并改进自己的一切。如果总是把认知以外的事情当作古怪或异端邪说,那就相当可悲了。
保持平衡指的是你要建立一套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比如情绪,你既要学会生气(不会生气的人注定终身遭受欺凌),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获得抑制其爆发的能力。情绪并不是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换句话说,并不是特定的事情让我们产生例如愤怒一般的情绪,而是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须知情绪是一种信号,一种警示,当情绪来临的时刻,须进行自我暗示和调节,只需要换一种想法,所有的愤怒会立刻消散。
爱
关注。我们爱一个人就会忍不住关注他,而关注他人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倾听,我们想要了解对方,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帮助,促使其成长。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如果父母倾听孩子时三心二意,就有可能培养出三心二意的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并提供表里如一的爱和持续不断的照顾。父母与其一起面对痛苦抉择的孩子能够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继而学会承担责任;从孩子幼儿时培养其“我是个有价值的人”的自信,成年后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迎难而上。反之,如果父母为了便利,经常对自己的孩子用威胁恐吓类的言语,孩子便没有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恐惧,成年后也依旧如此。
冲突。这段内容再次直击我的心,好像长期困扰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真正具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批评别人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时以为自己在见识与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别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
如果你真的想帮助对方,就会进行反省,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有价值,你会经常反思:“我看清了事情的本质吗?”“我真的是为了对方着想吗?”“我真的了解他/她吗?”......同样,作为父母,须以爱为出发点,不断进行检讨,采取正确方式恰当地教育孩子,才能更好地滋养他们的心灵。
就夫妻关系而言,也要看重并帮助其心智的成熟,她/他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任何人的附庸。作为丈夫,不仅要追求事业的成就,也要兼顾家庭内部的经营;作为妻子,婚后不要忘记自我提升,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对丈夫依靠而不依赖,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此外,婚姻应当有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夫妻双方都需要得到爱的滋养,不断进步,因此也需要奉献和关心对方。
但有的感情并不是真正的爱。依赖性是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典型。就作者描述,假如依赖性牢牢控制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种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心理学家称之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这种病的人每天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他们寂寞和孤独,永远没有满足,更不知道如何去爱他人。换言之,他们永远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这种人大多是因为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不懂得如何自尊自爱,他们觉得世界是无情的,他们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长大以后,便不顾一切地寻求他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