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缺少专注力?试试用「间歇日志」帮你提高生产力


作者:MIO
自由职业的小伙伴们一定或多或少都经历过「chaos」「混沌」时期,当没有人为你安排工作、监督工作,所有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从客户接洽到内容宣发,从任务拆解到定期复盘,当自己成为了一个"freelancer”,似乎时间、空间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free"。
远程工作的同学们也一样,明明我们大多做的是需要长时间沉浸的工作,比如写代码、做设计,但是很有可能从早到晚都充斥着成堆的 email 和消息,时不时还穿插三两个会议,静下来才发现,自己的时间已经被拆成了碎片。

俄勒冈大学教授 Michael Posner 的研究表明,注意力被打断后,平均需要 23 分钟才能回到一定的专注程度。而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这么幸运,不会有什么 23 分钟的时间空出来回复注意力,有可能刚准备好进入「心流」,一个电话又出现了。最后结果,就是不停地被打断、打断、打断。
于是,我们持续地在一个低专注力的情形下工作,没有办法保持最高的效率。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让自己被打断,但这很难。如果「切换任务」无法避免,那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快地回到专注中呢?
这就要提到「间歇日志」这一概念了。

01
什么是间歇日志?
间歇日志,英文为 Interstitial Journaling,又称间歇日记,是 coach.me 和 Better Humans 的创始人、著名的生产力教练 Tony Stubblebine 在博客文章 Replace Your To-Do List With Interstitial Journaling To Increase Productivity 发表的一个概念。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间歇日志」,顾名思义就是:
在工作转换的「间歇」,以「日志」的形式记录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并如实标记当下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工作过程中,不要急着在各种任务间跳来跳去,而是坐下来花几分钟,好好回顾上一个任务,适当总结与梳理,并安排下一个任务,让自己的思考更专注,也让下一段工作更高效。
我想「日志」这个概念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如果你有传统坐过班,应该也没少写过日报、周报吧。但「间歇日志」不一样,它不是汇报给上级看的内容,而是你对自己切切实实的记录。
02
间歇日志记什么?
一、记录上一段时间中,完成了什么工作,获得了什么收获
比如:
09:01 - 完成了 2 张 xx 项目设计稿初稿,对 xx 方向的配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10:20 - 对 xx 项目二稿做了评估并总结改进方向
11:33 - 和 xx 开会讨论下周工作事宜,在沟通方面觉得可以向 xx 前辈请教
就像这样,用简单的语句描述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思考就可以了。
这可以帮助我们追踪自己的工作成果,为日后的复盘打下基础。虽然间歇日志记录的都是「时间点」,但也可以倒推出完成这项工作所需的时间,作为后续安排任务时的参照。如果你熟悉番茄工作法,在每个番茄的休息时间,记录间歇日志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另外,因为日志中也记录了自己的收获,一天下来看到自己收获满满,也是一个很好的激励 ⇨ 今天我又做了这么多事情呢!

二、记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追踪、处理的事情
比如:
13:40 - 临时接到电话,配色问题还需要向 xx 确认
14:30 - 发现在异步沟通上有一些问题,新的合作伙伴可能不是很会文档,需要整理一些资料给对方
15:09 - 查资料过程中找到的文章藏在书签里了,晚上收工后统一看
工作中我们可能会接收到各种消息需要后续处理,又或者遇到了瓶颈需要寻找解决方案,它们可能不是立刻要做的事情,但一直记在心里可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在转换任务的时候,我们的脑子可能还在想着上一个任务的事情,这样就无法专注于眼前的任务。
「多线程处理」看似厉害,实则不然。研究表明,同时思考多件事情会让我们的效率降低 40% 甚至更多。间歇日志可以帮助清空大脑,切断与上一个任务有关的思绪,让自己全身心投入下一个阶段。

三、安排下一个任务,尤其是第一步行动(First Action)
比如:
13:27 午休结束,开始写稿子:
第一步、打开写作应用
第二步、构思提纲
第三步、寻找一些资料辅助
...
看起来很「事无巨细」是不是?但是这很奏效。尤其是拖延症比较严重,难以开始做一件事情的话,把每个步骤「拆解到最细」是很有帮助的。
相比笼统的「写稿子」,像「打开写作应用」这样「可执行的最小的一步」,能够激发我们的行动力。简简单单的一步,会让我们不再害怕开始;而一旦开始行动,后面的步骤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自然而然进行下去了。
每次工作间歇,记录完上一个任务,不妨也花几分钟规划接下来的任务,怎么做最合理,First Action 是什么,或是思考一下工作流,都能为自己带来不少效率上的提升。

03
间歇日志小贴士
1)写在哪里都没关系,工具不是问题。因为只有养成习惯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所以选择你喜欢的、熟悉的笔记工具记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欢手写的感觉,就记在手账本上;如果你喜欢 app 的方便,就记在手机或电脑上。最重要的是持续+回顾。
2)如果你在学习外语,试着用母语(中文)以外的语言写也可以。因为间歇日志不需要发表,也不需要考虑文字的华丽或是逻辑的连贯性,只要简简单单的只言片语就可以了,所以用来练习语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己看得懂就好)。
现在疫情时好时坏,在家时间也比以往多出不少,如果总是感慨「时间到底去哪儿了」,不妨试试看用间歇日志来追踪一天的工作情况喔。
如果你平时已经是一个很自律的人了,间歇日志也可以作为一个「转换任务间的仪式」,帮助自己清空大脑、总结思考、规划下一步,让工作更清晰、更高效。
—
成为自由职业者后的你,
有什么高效的工作方法呢?
欢迎留言讨论~
- End -
FreeLab长期招聘兼职撰稿人
简历和作品请发送至freelab1001@yeah.net

#成为FreeLab会员


© 本文版权归 FreeLab自由客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