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 | 教材划重点之普通心理学
一、划重点说明
现阶段,大家专业课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阅读七本教材,为了使大家的复习更有效率,能够能够有侧重地看教材,我对教材上各知识点的重要程度进行了划分,划分的依据是历年真题的考查情况以及考试大纲的要求。但必须要声明是,对真题的整理以及对考纲的解读完全基于我个人经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我也不敢保证所划分的知识重点一定客观准确,大家只在最开始的复习阶段做个参考吧。
具体划分为六种,每种的含义及符号代表如下:
①完全不看✘:这部分内容属于“看了浪费时间”那种,可以直接划掉;
②暂时不看★:这部分内容是不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的,但有一定概率会考的;当前复习阶段可以先略过,等到你对各章知识结构有很好的理解时再将其“捡回来”;
③补充考点★★:这部分内容也是不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的,但考试已经考查过的,属于“超纲不超教材”;
④低频考点★★★:这部分内容是属于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的,但从来没有考过;
⑤一般考点★★★★:这部分内容是属于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的,且有考查过;
⑥高频考点★★★★★:这部分内容是属于考试大纲要求范围内的,且以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重复考查;五星基础上高亮表示大题考点。
总之,★★以上的知识点当前都应掌握。
本文是对彭聃龄老师的《普通心理学》各章各节重点的划分,但根据真题和大纲会发现只看这一本书是不够的,还需要梁宁建老师的《心理学导论》,甚至部分知识要以《心理学导论》为主,具体情况会有说明。
二、各章划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s:该部分建议以导论或教辅书的知识内容为主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一、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三、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四、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Ps:只需掌握“心理学是中间学科”就行,其余不用看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流派★★★★★
Ps:该部分可以结合导论的知识内容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Ps:当做重要流派的知识吧,但要理解“研究取向”含义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神经系统与脑的进化✘ 第二节神经元★★★★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外周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分区及机能★★★★★
Ps:该部分可以结合导论的知识内容
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脑的可塑性★
第四节脑功能学说★★★★
第三章感觉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三、感觉的编码★
Ps:按照真题和考纲来说,“近刺激远刺激”、“感觉编码”不重要,但为了整体知识的完整性,这两部分还是要理解到位的。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二节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Ps:这里包括“听觉理论”,因此合在一起算是高频考点了。 第四节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二、嗅觉和味觉★★★★
Ps:简答题考查“感觉的相互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曾以这里的一句话为题干。
三、内部感觉★★★★
Ps:考纲上所要求的“感觉现象”,在《普通心理学》中的论述较少,需要《心理学导论》或教辅书来补充。
第四章 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
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Ps:这个知识点在自命题中多以简单题的形式考查,建议以大题的形式备考;“模式识别理论”是考纲要求的考点(虽然从未考查),具体内容详见《心理学导论》
三、知觉的种类★★★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Ps:该部分的知识结构与考纲要求的不一致,因此要结合着《心理学导论》一起看 第三节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Ps:“形状知觉”从未考查过,之所以划为高频考点是因为普心中将“知觉的组织原则”放在了该部分进行论述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ps:深度知觉是这一章中考查频次最多的知识点,但往年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题,个人建议以主观题的形式备考
四、方位定向★★★★
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二、运动知觉★★★★★ 第五节错觉
一、什么叫错觉★★★
二、错觉的种类★★★★
三、人为什么会有错觉★★★
Ps:错觉理论见《心理学导论》和教辅书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Ps:“意识的功能”参见《心理学导论》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二、什么是催眠★★
三、白日梦与幻想★
四、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改变✘ ps:“睡眠的阶段”建议以大题形式备考
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念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二、注意的种类★★★★★
Ps:“注意的种类”与考纲要求的知识结构不一致,建议以《心理学导论》的划分为主
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二、注意的生理机制★★★
Ps:考纲要求的“注意品质”在《普通心理学》中并没有明确论述,只是在“注意种类”中有涉及,因此“注意品质”考点建议阅读《心理学导论》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三、记忆的分类★★★★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与记忆相关的脑区★★★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Ps:“记忆的脑学说”参见《心理学导论》,尤其要注意图尔文的SPI理论,建议以大题的形式备考
第三节 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存储★★★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第四节 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及影响编码效果的因素★★★★
二、短时记忆的容量★★★★
三、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四、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工作记忆★★★★
Ps:短时记忆这个考点也是建议以《心理学导论》为补充的,相对而言,导论里的知识结构与大纲更一致 第五节 长时记忆
一、什么是长时记忆★★★
二、长时记忆的编码★★★★
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第六节 内隐记忆★★★★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二、思维的种类★★★★
Ps:“思维的过程★★★”这个考点在《心理学导论》有相关论述 第二节 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
三、表象的脑机制★
四、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Ps:“表象理论★★★”参见《心理学导论》;“心理旋转实验”在《实验心理学》中也经常考查;“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大纲中未作要求,但个人觉得这一点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表象与思维的关系 第三节 概念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二、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三、概念结构的理论★★★
Ps:“概念的形成★★★★”常考概念形成策略,具体内容参见《心理学导论》 第四节 推理
一、三段论推理★★★★
二、线性推理★★★
三、条件推理★★★★ 第五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创造性和想象★★★★★
Ps:“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见《心理学导论》;“问题解决的含义”建议结合着《心理学导论》的论述一起看 第六节 决策★★
第八章 语言 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语言的结构★★
三、语言的形式★★★★★
四、研究语言的意义✘
Ps:“语言的形式”就是“语言的种类”,该部分要结合《心理学导论》 第二节语言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语言的中枢神经机制★★★★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四、语言与脑的进化✘
Ps:“语言的中枢机制”建议以大题形式备考 第三节语言理解
一、言语理解★★★★
二、阅读理解★★★★ 第四节语言产生★★
第九章 动机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含义与功能★★★★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与目标★
四、动机与行为和工作效率★★★★
五、动机与价值观★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
二、社会性动机★★★★ 第三节 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Ps:该部分着重考查“认知理论”,且与教心的“学习动机”高度重叠,可以结合着学习,通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命题,不是出在普心就是出在教心。
第四节 工作动机与组织行为★
第十章 情 绪 第一节 情绪的一般概念
一、情绪的含义与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三、情绪的分类★★★★★
Ps:普心并没有区分情绪与情感,但考纲有区分,所以“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绪种类、情感种类”参见《心理学导论》 第二节 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三、情绪与唤醒模式★ 第三节 表 情
一、面部表情★★★★
二、姿态表情★★★
三、语调表情★★★
四、感觉反馈★ 第四节 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ps:个人认为“动机-分化理论”也仔细看一看吧,虽然考纲未要求,虽然从未考查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第十一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三、能力、才能和天才★★★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一、能力的种类★★★★★
二、能力的结构★★★★★ ps:能力理论中“智力信息加工理论”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智力因素说”,但“智力的结构说”还从未考过大题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Ps:该部分更多是在《心理测量》中考查 第四节 情绪智力
二、情绪智力的理论★★ 第五节 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第十二章 人 格 第一节 人格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结构★★★★★
Ps:性格部分参见《心理学导论》或教辅书 第二节 人格理论
一、特质理论★★★★★
二、类型理论★★★★★
三、整合理论★★
Ps:“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参见《心理学导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只能参考教辅书了 第三节 认知风格
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二、冲动性-沉思性★★★★
三、同时性-继时性★★★ 第四节 人格测验
Ps:该部分更多是在《心理测量》中考查 第五节 人格成因★★★★
关注公众号:心理统考312教材精读,及时获得更多考研信息
-
讨厌背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7 11: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