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模子每周推荐Vol.13:冷门高分日本动画、游戏主题播客、最新重版科幻小说
首发于公众号:模模子CG Space
略有删改

Momozi RecommendationVol.13
经过了几场初夏之雨,上海的空气很清爽。阳光透亮,淡淡地铺盖下来。去看看窗外,无数的人家又把衣物床单挂了出来,在风中舒展。
在一周高效的工作和学习之余,趁着周末用一些高质量文娱产品调节自己、充实精神,也是不可少的。精选三样在家就可以好好享受的精神食品,希望你喜欢哟~
会掌握时间的人,懂得井井有条的人,可以从这种休憩中获得能量,为之后的工作学习获得更高效的状态。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也是一种必修呀。
动画/电脑线圈(Animation:COIL A CIRCLE OF CHILDREN)

一部2007年的“古早”动画作品了,豆瓣上只有几千人标记了看过,但打出了8.9的高分。称得上是冷门佳作了。为什么要推荐这样一部在如今看来画风不够精美、色彩略显暗淡,没有炫酷打斗的老动画呢?
这是一部故事背景设置在202x年的近未来设定科幻作品——咦,说的不就是当下的时代吗?情节设定与如今【元宇宙】不谋而合:人类戴着连着网的“科技眼镜”对着虚拟的屏幕敲打不存在的键盘,能让虚拟宠物虚拟道具乃至一整个城市的虚拟影像浮现在眼前,这里对应着今天的AR、VR技术及其穿戴设备。
把内核复杂的虚拟数字技术套上了一群校园少年冒险解谜的套子,大量看似怪奇的设定几乎都可以和现在实际的技术相对应,比如梅塔bug就是系统bug、沙奇(search)就是杀毒软件、伊利加尔(illegal)则是化身为都市传说的巨大化黑色病毒。
这部作品获选为2007年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第十一回动画优秀奖,2008年东京国际动画博览会电视节目部门优秀赏,第39回星云奖(多媒体部门),第29回日本SF大赏。矶光雄因此部作品获得神户动画赏(个人赏)。
B站有全部26画哦,非常非常推荐大家欣赏——让你可以用一种更为奇幻的视角去理解元宇宙世界,甚至对于科技与人的关系也会产生更多思考,别忘了,这是15年前诞生的作品!!!太超前了!!



播客/聊聊游戏的媒体性(Podcast: Insider Out)

这也是一期老节目啦,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切入到游戏这个第九艺术与其他视觉艺术的差别。
为什么很多游改电影的质量并不好?
游戏的镜头语言和电影有什么区别?
FPS类的游戏设计有什么特殊之处?
为什么绝大多数游戏要设计成45°视角?
为什么游戏里的人物要有夸张的服饰和头发肤色颜色,仅仅是为了个性或者酷炫吗?
拖垮了史克威尔影业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Final Fantasy: The Spirits Within)为什么没能续写FF系列其他作品的成功?
像生化危机已经是很有“电影感”的游戏了,为什么不能直接翻拍?
……这期节目模模子听了好几遍,即使没玩过或看过其中提到的所有作品,3000老师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地阐述,也绝对让你受益匪浅。
参考节目Shownote:游戏《最后生还者2》发售不久,就遭遇了媒体与玩家评价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因此也在游戏界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主播3000从游戏与电影电视这类传统影像媒体之间的差异入手,介绍游戏独特的互动性特点、镜头语言特点等,并对未来游戏媒体发展的多样性进行了展望。


图书/游戏玩家(Fiction:The Player of Games)

终于来个新上市的作品了,但严格来说也是旧作。作者伊恩•M.班克斯,是生于50年代、2013年已经去世的英国著名作家。1987年起,他涉足科幻小说领域,创作了一系列以“文明”为背景的太空乌托邦作品,好评如潮,揽获两届英国科幻小说协会奖,提名包括轨迹奖在内的近二十项科幻大奖。《卫报》称其作品为“科幻小说评判的标杆”;赛博朋克大师威廉•吉布森也盛赞其为科幻小说界的“不可多得的奇才”;《时代》周刊更是称其为“英国同时代作家中最有想像力的小说家”。2008年,《泰晤士报》将班克斯评为1945年后英国最优秀的五十位作家之一。
这本其实是他的文明系列其中一部,最近刚刚发行了中文版。在这个系列里,“文明”是一个人类与机器共生的星际乌托邦。智能机器是文明世界的平等居民,有着鲜明的个性、立场,以及怪癖,甚至拥有高于人类的地位。先进的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无比丰富的物质财富,任何需求都可以轻松得到满足。小说里,生物大脑可以通过“神经蕾丝”技术植入网状物,将大脑与大脑、大脑与计算机连接起来,让它们直接通信。这一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人与计算机之间;人类的思维状态(mind-state)可以上传、复制、传送,肉体的不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载体。
“科技狂人”伊隆马斯克也是作者的“死忠粉”,他在2016年创办了Neurallink神经科学公司,研究重点就是创建可植入人脑的交互设备,希望在未来人脑和计算机可以实现直接的高速交互。也就是在脑中植入芯片,芯片可以读取人的脑电波并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指令。也被认为是科幻作品中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的技术之一。
作为一个数字科技时代生活的人,我们切身感受着技术的飞速升级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当下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若干年前也是“异想天开”。那么,我们自己也要不断吸收和学习多元和丰富的理念,做一个技术过硬也拥有丰沛想象力的人呀!



好啦,本期推荐就到这里,如果觉得还不错,多多转发支持模模子哦!
如果你有心水的推荐,欢迎偷偷告诉模模子一经采纳,有小礼物送
(可能就是你所推荐的作品哦!)
元宇宙 |Meta|互联网 |虚拟现实 | 虚幻引擎(UE4/UE5/Unreal)|策划|原画 |设计|模型 | 建模 | 特效 |角色 | 场景 |蓝图 |次世代 |PBR | 二次元 | 中国风 | 三渲二 |三辅二 | 写实 |手绘 |赛博朋克 | 废土 | 仙侠 | 机甲 | 原神 |3A游戏 | 独立游戏 | 端游手游 | 电子游戏 | 动漫 | 番剧 | 国漫 | 影视 | 视频 | 动画Unity/U3D |地编(关卡设计)|Substance Painter|Zbrush |买量视频 | 材质球 | 材质蓝图 | 实时渲染 |数字音乐 | 电竞 |数字广告 |VR/AR/XR/MR | 手办潮玩 |虚拟偶像 |数字创意 | 数字美术 | 数字多媒体| 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