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不自信与自我否定
我今晚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不能坦然的接受别人对我的夸奖、赞美,所有的。
其实,之前我就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却从来没有一次向现在这般严肃的看待并且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
最近空下来之后,就开始希望从内到外的建设自己,不论是开始希望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体魄、姣好的身材、努力的阅读、认真的思考,都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段空白的时间去尽可能的多的更好的建设自己,虽然我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对我来说的意义是什么,但是却是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说到关于欣然接受别人的夸奖、赞美,这个契机是因为今天之前的一个同事夸我的审美还不错的。而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否定,我回复:你对我的滤镜有点重,我没有那么好。
于是,在这个散步的夜晚我开始想到自己的种种。
不论是不能欣然接受别人的夸奖,下意识希望去否定别人对我的夸奖,并且觉得这个夸奖不是在夸我,我没有那么好,我还没到那个程度,他们夸的人不是我,诸如此类。
然而,这个对于不了解我的人来说,一部分人可能认为我在装逼,我在显摆,另外一部分可能没有情绪吧,或者是习惯了,我就是一个习惯说不的人,习惯否定的人。
这进而延伸到,我对于即将与网友见面有的焦虑。归根结底,这个焦虑,来自于不自信。
我会有身材焦虑、容貌焦虑、知识面焦虑、脾气焦虑等等,觉得自己那不好、这不好,这里需要更好,那里需要更好。
对自己的肯定总是少之又少,现在坐下来想,更多是对于自己的否定,因为对自己否定多了,并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正面评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这个含义是指对于自己的正确评价、恰如其分的自我认知。
这样的不自信来自于哪里呢,其实我很难能够找到一个精准的原因或者是起源地。我脑子里蹦出来的回忆是,父亲总是在我取的还不错的成绩的时候泼冷水: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一次成功不算什么的,不要骄傲。
这句话的含义可以解读为,我原是一个很骄傲的人。但这句话时刻在我取的一点点小成绩的时候警醒着我,好像我早早被父亲下了判书:喏,这人就是容易满足,容易骄傲自满。
说实话,我从小就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对我有这个评价,来源是什么。以至于,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这句结论从何而来,为何给我下一个这样的定论。但我心中隐隐认为,是父亲对我时好时坏的成绩下的。
父亲没有足够的知识、时间、能力去分析为何我的成绩时好时坏。是试卷难度不同、还是我的粗心大意、还是大家都在进步、还是其他的问题导致了我的成绩忽上忽下、忽高忽低,不够稳定。所以只能从我的心情来进行判断,试问一个小学、中学生,对于取得好成绩哪里会不开心呢?因此,父亲就是:不要沾沾自喜。
于是年轻的我就会开始思考,我是不是通过我的侥幸或者是小聪明或者是运气的成分去取得这次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呢。也许我真的不应该开心的太早。
这样一想,我还想为自己的不自信找到了一些源头,确实也是有理有据的分析。
但这应该只是一部分原因,另外一部分呢,是我从前从来没有想到的。这部分应该是来自于我的母亲,看,可见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成长影响之深远。
我的母亲是,你看别人家小孩巴拉巴拉的典型代表。但是母亲不是在我取得成绩的时候说的,而是在我玩耍的时候,在我身旁嘟囔的。别人家小孩怎么样怎么样,小时候只觉得扫兴,现在想来有些细思极恐。是一种“潜在的pua”(不知道有没有夸大的成分),用别人的例子在说,你怎么达不到,你还不太行。
等到我在大一点的时候,青春期的我就会对母亲说,别烦我。
哈哈哈,突然有点想笑,那时候的我是真的有点烦了,不能专心致志地玩,还得接受教育,可不就是烦咯。
或是母亲有时候会生气的说,为什么别人这样,可你不行。但我忘记了场景和原因,下次记起的话,可以补上。那时候的我只是会用愤怒回击,再小一点的时候,用自己的眼泪反击,而这个时候父亲就会同我站在一块。
但是严肃的说,我可能在潜移默化的在接受一种家庭教育,这个家庭教育告诉我:我不太行,我这不太行、那不太行。告诉我的不要沾沾自喜,你的成功可能只是偶然,随时可能会溜走。
这样一想,我的嘴角更加严肃了。因为,这原因深远的超出了我原来的认知和考虑的范畴,因为父亲不总是在家,母亲总在家,所以我的“不自信基因”已经很早、已经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
真是可怕的家庭教育,我不知道别人的家庭教育是如何的。但是在大阿姨面前,应该不是这样的。在高中三年的寄宿生活中,我好像很少听到这样的抱怨。那时候的大阿姨,只是一个虔诚的教友,希望上帝能够带领她的儿子走上正路,好好读书,少说一点反教会的话。我和表哥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一个可以周周去教堂过主日,一个天天在家里说反教会;一个努力学习,一个天天熬夜打游戏;一个情绪稳定,心情较为愉悦,一个阴郁,经常对父母说一些丧气话。我想,这样一个反差在显得无比乖巧、认真的我,不能得到夸奖很难。
会因为,我在学校拿到了运动会的名次,夸奖不断。
我想,这与我的父母不同的就是,我的父亲母亲好像很少当面夸奖我,这个的含义是只有我的时候夸奖我。当着外人和我在的时候,夸奖我,我是不够认可的。因为心里总觉得我的一点小成绩成为了父母的谈资,然而这个谈资的背后更是对自己的潜移默化和内心深处的不认可。当着外人和我的面的会夸奖,这个是我会知道的;但是对于那些背着我当着外人的夸奖,是我不可知的。偶尔,我会听到别人夸奖我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是父母又在背后夸我了,而我更多的时候是觉得难为情,觉得尴尬,不觉得自己应得的,也不觉着他们在说我。
现在的我,只想说,这样的家庭教育,给我的自信心的建立真的是竖起了高墙,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于自己的定位也不清晰(这个其实应该是另一个自我认知的话题)。
所以,我很难从心里认可自己取的一点成就,不论大小。
我记得前室友、前同事,对我刚开始的评价,觉得我身上有一股自信,这让她很羡慕,觉得我很大胆,可以自信的表达自己,当着这么多人面。
但我那个时候,只会觉得自己是年少无知才会在新员工入职第一课企业文化的时候,“顶撞”老板和老板激烈讨论。并没有觉着是少年勇,而是更多是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事后回想),觉得自己应该更加有才学,有底气的时候再谈论。
矛盾的我又觉得,年轻的时候,表达自己不成熟的观点,难以讲得通也很正常吧。现在只能安慰自己,年轻不懂事,能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失为一种进步,虽然观点稚嫩,但是鼓励自己好在有些勇气在。
我总觉得,我应该保留多一点锐气在身上,不是鲁莽的、冲撞的,是博学的、见多识广的。
曾经,不止一个同事夸奖我身上有一种女强人的气质,其实我内心是欣喜的,但同时又觉得自己担不起这个评价,因为总觉得这个评价是陌生的,自己远远还不达标的。
反思一下,我在生活中,是不是对别人的否定多于肯定呢?但是,其实我是一个口头上践行肯定他人远大于否定的一个人。但是我思考,我和室友两个月的相处,好像更多时候是我对她的不够好的生活习惯的否定,昨晚我是真的有点生气了,说了一句她不会尊重人和不礼貌。这样想来,我应该不算是太爱否定他人吧?只当是安慰自己了。因为真的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爱否定他人的人。或者是一种虽然…但是…的一种肯定式的否定(洗漱的时候想到这个表达,不知道有无前人使用过,但在自己的脑子里真是创新词汇了)进行评价,显然这也是我后续需要少用的一种通用好用的句式结构。
意识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尝试与父母多沟通,虽然机会可能不多,而我也总是心里默默会记下母亲对我的否定,但是我以后会学会反抗和沟通还有讨论。同时也希望多多鼓励他人。但更多的是学会接受赞美,并且是不带扭捏和拧巴,认为老娘就是这么厉害的气场去接受。需要慢慢从否定蜕变成谢谢再到谢谢,我也这么认为。(现在的我虽然仍旧觉得这样的回答有些欠揍和自大,但这才是我当下认为的自信吧!)
突然发现,记录下这一切的时候, 想起自己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多以双方不愉快或者是争吵而结尾,少是平静愉快的就一个话题或一个事宜结束,我想这也是我们之间的一个问题。但在这次就为这个问题先按下暂停键,有种“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于我是“明日复明日”之意味的搁置。(摆烂的我 哈哈哈 摆烂乐趣无穷
加油!我还能做很多事,发现自己,更内在真实的自己。
ps.我发现了我现在成为了一个坚定的“有源论”(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有缘由的有源头的)。你认为的没有可能是你当下的无知,没有深入思考,不求甚解,想当然。进一步深究,再深究,可能就离事实真相更进一步。
然而,抱着这样的心态,努力对自己的动作、行为、思想进行拆解,既是乐趣,又伤脑筋。但闲来无事,多动脑筋,发现症结的根源,成为了自己的福尔摩斯也不失为一种乐趣。一种做作又自我折磨的乐趣,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