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丧亲和老年痴呆,孩子需要怎样爱的教育?
很久没更新公众号了,一来4月份开始居家办公,非常忙碌,每天都在做大量的创作导致写作疲劳,因此也停更了许久。 但电脑里还是保存着许多写到一半未完待续的故事。 最近夏天来临,广东就是梅雨天气变多,待在家里懒洋洋的,午睡后突然精神充沛,于是想把其中一个没讲完的故事讲完。
这半年来,我和其中一个中学好友常常带着她两岁的小儿子出去吃饭玩耍,我常常在一旁观察她如何教育小孩,感觉到教育小孩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耐性和包容。 好友也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常常和我说,她会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儿童书籍来看,教他如何表达情绪。 虽然我偶尔也会觉得会不会太早,但我还是很赞同好友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就加入了情感教育的部分。 有关这个领域的教育,相信也是很多青少年父母非常关注的。 这里我想介绍我香港好友写的两本儿童书籍。 一本是《爸爸,你能听到我吗? 》(英文版:Can you hear me, Daddy? ),另一本是《外婆,我在这里! 》(英文版:Grandma, it's me! )


作者YY是我在2017年去韩国济州岛参加义工活动时结识的好友。YY是一个澳洲籍的华人,是香港一间国际学校的英语老师,在那次的义工营会上,她负责给韩国小朋友们做英文教学,我听过她的讲课,很生动又很有趣,而且流利清晰的英文口语让人听起来非常的舒服。 原本我两在10天的营会当中并没有成为好友,她总是很安静的样子,但又稍微让人感觉有点难以接近。 直到有一次我两在另一个活动的现场遇到,因为没有各自熟悉的朋友,我就主动和她打招呼聊天,却突然发现原来她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书的人。 自此之后,我两就成为了好朋友,常常一起去逛展览和英文书店。 YY是一个很懂得相处界限的人,她关心而不过量,又会和你分享她的心得想法,渐渐我也对她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成为了彼此信任的朋友。

YY的爸爸在2017年因癌症过身,也是那一年我认识了她。 她爸爸过身后,她从全职教学专为兼职,开始了她童书创作人的身份。 我常常会听她分享爸爸的故事,知道YY的爸爸温柔又坚定,曾经是一位大学教授,他教会了她爱、坚定与信任,给了YY很多的支持和鼓励。 他的离去让YY很难过,也因此产生了要为爸爸写一本书的念头。
哀伤是人生必经的功课,无论是亲人过身、丧偶、分手、离婚,都会触发我们的哀伤机制,这种哀伤持续时间可以很长,但也带领我们渐渐回到现实,接受现实。 有些哀伤来得也很突然,可能亲人一场急病突然就离开了我们。 而我们除了哀伤、遗憾,对爱也会有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而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他们又该怎么去面对呢? 我还记得十年前我爷爷过身,弟弟还很小,一家人都因为哀伤哭得很厉害,弟弟很无措,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大人们的情绪。 妈妈告诉他,爷爷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不会回来了。 看着弟弟似懂非懂的样子,当时还是挺心疼的。

YY的第一本书《爸爸,你能听到我吗? 》用美好的绘画和温馨的故事,来表达她和爸爸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的相处,当然这里的YY,不是成年后的她,而是化身为一个名唤云妮的小朋友,大概6-8岁, 她在书中陪伴爸爸经历癌症治疗,陪着他度过身体的疼痛,而爸爸也在这个时候给她许多的鼓励。 爸爸在病中会告诉她:「当你看到美丽的事物时,比如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你只要想着我,我就会在那里。」云妮也会写信给爸爸,告诉他作为女儿对他的爱,以鼓励爸爸和病魔抗争。 故事最美妙的地方是它的结尾,云妮在爸爸的丧礼上很难过,这个时候她和妈妈看到了一只蝴蝶,她回忆起爸爸的话,然后对蝴蝶说:'是你吗? 爸爸?』 蝴蝶于是停到了云妮的肩膀上,妈妈欣慰地笑了,说:『我相信他听到了!』
整个故事没有刻意渲染悲伤,而充满了温馨和感动,是一个家庭相濡以沫的温暖,是一个小女孩对「失去」循序渐进的理解和对爸爸深深的爱。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买YY的英文原版,简单清晰的英文表达,还是小朋友学习英文的绝佳书籍。
YY后来因为此书的出版获得了不少外国童书评选的奖项,最近她又出了一本新书,是关于老年痴呆症的。 YY的外婆患有老年痴呆,这次YY又在她的新书《外婆,我在这里! 》里化身为一个叫莱利的小女孩,带着小朋友去认识什么是老年痴呆、如何理解老年痴呆以及怎样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YY邀请我帮这书的中文版作校对,因此我对此书小莱利和外婆的故事就更熟悉了。 YY在书里提出了两个儿童情感教育的方法,一个是小朋友可以通过写情绪日记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变化,第二个就是学习陪伴老年痴呆家人的方法。 小莱利会在爸爸妈妈忙碌的时候,帮助照顾外婆;外婆不记得她名字的时候,她会耐心的告诉外婆;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常常会重复问一些问题,陪伴者或者照顾者容易感到不耐烦,而书中的小莱利还会懂事的想起小时候,外婆如何不厌其烦一遍遍的回答她的问题;她还会透过照片、音乐陪伴外婆,帮助她一点一滴的回忆起一些近期发生的事情。

YY的这本书邀请了香港认知障碍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协会的董事会成员帮她写序,他是这么评价YY的新书:「尽管老年痴呆症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身心状态,但是这个人依然在我们身旁,也依然爱着我们。 此外,书中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虽然失智症患者可能不记得某件事,但是那一刻的感受却将长留在他们的心中。」
看完书之后,我也想起了我过身的爷爷也曾经是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小的时候我不理解这个病症,爷爷每次看到我,都会误会我是别人,因为这样我以为爷爷已经 忘记我了,和爷爷也渐行渐远。 但我偶尔还是会想念爷爷小时候对我的疼爱,会骑着自行车在小县城里面给我买我想要的羽毛球拍,会背着睡着的我从外婆家走回他家...... 就和序言那位专家所说的那样,虽然他们的身心状态已经改变,其实他们的爱并没有改变。 只要这份爱在,即使陪伴他们很难,但其实小朋友也可以做到。
有兴趣购书的朋友可以给「藝文社」公众号发信息,我帮助大家联系YY给大家寄书。
愿孩子们也能透过哀伤理解生命,珍惜人生中的每一份美好。
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藝文社 Art Sen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