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麦当劳第一次来到苏联
"这个是什么?"一位头发染成红色的老妇人冲着几千个人排队的队伍喊道。
工厂工人米哈伊尔·内吉尔科(Mikhail Negilko)攥着麦当劳的小旗子回复道,“大麦(Bolshoi Mak)!你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他们会给你一个切成两半的包子,然后加进一些烤肉,注意,是顶级的肉,不像我们这里的肉。然后是一些奶酪,然后是非常多的维生素和......"
内吉尔科停顿了一下,还在回味第一次接触到汉堡时在味蕾上产生的感觉,"哦还要再加一些菠菜。同志们,这就是大麦。" 那个时候俄罗斯人一般不吃生菜,所以很多人都没见过生菜。
1990年1月31日,苏联首家麦当劳正式开业。在经过近14年的曲折谈判,美国的快餐机构来到了世界慢餐之都莫斯科。

普希金广场上,苏联著名民族诗人普希金的雕像的对面,在一排排颜色灰暗、风格一致的建筑中有一个墙面挂着醒目的彩色招牌,由一个亮黄色的字母“M”和一面绘有镰刀和锤子的苏联国旗组成。麦当劳作为合资企业进入苏联,经典的招牌上融合了苏联元素。

上午9点,距离营业还有1个小时,“M”招牌前人头攒动,超过5000多人在排队翘首期盼,队伍长到排到了好几个街区以外,长达几公里。

民兵们站在一旁,防止发生骚乱。周围的摄像机呼呼作响,记录了这一天的盛况。打扮成卡通人物的演员们在街上跳舞,逗乐人群。麦当劳的雇员们正在疯狂地清除人行道上的积雪。


在由咖啡店改建而成的店门口,迎接客人的是加拿大麦当劳董事长、莫斯科项目的幕后老板乔治·科恩(George Cohon),在他身后,是世界上最大的麦当劳,里面有900个座位,他还将在接下来几年开设另外19家分店。
科恩为了让麦当劳进入苏联,努力了14年。


1976年,第21届夏季奥运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期间,科恩向苏联代表团的提出了让麦当劳成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的想法。
这一提议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引发了政府最高层的激烈讨论,当时苏联领导人普遍认为,让一个资本主义品牌出现在自己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的奥运会上“非常尴尬”,会引发公众质疑,因此将这一提议否绝。
但科恩没有放弃,此后便展开了与苏联政府旷日持久的谈判,但久久没有起色。


终于,在1988年迎来了转机。当时,为了解决因长期军备负担造成的经济不景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允许私人投资办厂、发展商品经济,同时,非国家安全领域的民营生意也开始引入外资,而麦当劳就是美食领域的重点引进项目之一。

终于在1990年1月31日,苏联成为麦当劳在全球成功落地的第52个国家。
据统计,开业当天,约有3万名莫斯科市民进店消费,平均排队时间2小时。英国金融时报当时曾报道说,“当时想买麦当劳的人,比排在列宁墓前的人还要多!”


第一批访客还获赠了带有苏联国旗的麦当劳徽章和小旗子。

餐厅内有27个点餐柜台,热闹无比。穿着黑色休闲裤和栗色T恤的青少年像蜂巢里的蜜蜂一样匆匆忙忙,把汉堡包铲进泡沫包装里。每个人的衣襟上都戴着 "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 "的纽扣,脸上挂着大大的微笑。

据悉,麦当劳630个工作岗位一共收到了27000份申请,这份工作时薪1.5卢布,接近苏联的平均工资。莫斯科金融学院的学生玛丽娜·科莫洛娃(Marina Komolova)一边疯狂擦桌子,一边说道,"这太少了,我们必须比大多数苏联工人更努力地工作。"
其实,按照苏联的工资水平,麦当劳的工资已经不算低了。普通的苏联工人必须劳作两个半小时才能赚到3.85卢布的汉堡包,大约相当于莫斯科地铁的一张月票。而在美国,普通工人只需要不到20分钟就能赚到一个巨无霸。

"我们当然负担不起每天在这里吃饭,"莫斯科的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克萨娜·瓦修克(Ksana Vasyuk)说,她试图弄清楚如何将吸管插入她的草莓奶昔中。"按照我们的标准,这是一家高级餐厅"。
当时苏联媒体做出的评价是,在人们普遍沉闷、生活普遍贫困的情况下,明亮的海报、优雅微笑的服务员,都让苏联的生活方式有了某种无声的遗憾。

麦当劳的金拱门标识,从此醒目地矗立在莫斯科的市中心长达32年,并影响了整整三代俄罗斯人。
那里不仅有“美味”,还有他们难忘的童年。


今年3月14日,麦当劳就暂停了其在俄罗斯大多数地区的运营,并关闭了餐厅。但一些特许经营店至今仍在营业。
财务长 Kevin Ozan曾表示,公司正在评估关闭俄罗斯所有分店带来的损失,目前估计每月损失5000万美元,或是每股0.5至0.6美元。不过,麦当劳承诺,停业期间仍会支付6.2万名俄罗斯员工的工资,而且店面租金、供应链成本等其他费用也会按时支付。
5月16日,美国麦当劳公司正式宣布,其将退出俄罗斯市场并出售在俄资产。
三代人的回忆,就此走向终结。

Len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希望在儿童上学路上安装一块交通安全招牌,你能帮我们想出个好的创意吗? (9人喜欢)
- 把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做成一张音乐专辑 (23人喜欢)
- 她是那种声音一出来,就让人想起某个年代的人 | 邓丽君逝世30周年 (24人喜欢)
- 一位英国新闻工作者的美国梦 (20人喜欢)
- “当我闭上眼睛回望童年,看到的是村口那片高低错落的田野......” (3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