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塑”递:生物降解塑料国标6月起实施,发展或迎来新转变?

01麦当劳正试用一款使用回收技术与生物塑料制造的塑料杯
麦当劳正在测试一种新型透明饮水杯,试着从石化资源转向循环经济模式。这些杯子将包含相当于 50% 的消费后回收 (PCR) 成分和 50% 的生物聚合物树脂。后者包括收集和再利用连锁餐厅自己的食用油,以创建一个闭环循环系统。该可持续杯子在佐治亚州萨凡纳的 28 家连锁餐厅均有销售,使用后可回收利用。根据麦当劳发布的消息,萨凡纳的顾客“在家中或回收场所使用后只需冲洗并回收即可。”

02亨氏正在研究用木浆制成的番茄酱瓶
通过与木浆包装公司 Pulpex 的合作,亨氏将成为第一家使用 Pulpex 纸瓶包装的酱料公司——此举符合卡夫亨氏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承诺。亨氏的主要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到 2025 年使其所有包装在全球范围内可回收、可重复使用或可堆肥。该公司表示,纸瓶等开发也有助于卡夫亨氏到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的目标。

03木薯废料制环保塑料袋3分钟内溶于热水
木薯可用来制作木薯粉等食品,但制作过程会产生大量木薯废料。新加坡首间环保方案制造厂“绿色实验室”将木属废料制成可分解的塑料袋,用完可在180秒内溶解于热水,或在180天内自然分解。该塑料袋保存期为二年,即使丢弃焚化也不会产生任何有害化学物质。预估每年产量约可达2500万至5000万个,厂方相信低廉成本是卖点之一,能与海外进口的普通塑料袋竞争。

04海洋—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自然》子刊《自然综述:地球与环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海洋-大气环境中微(纳米)塑料研究重要进展。这篇前瞻性论文汇集全球12个国家33位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和塑料污染方面的国际专家的成果和观点,强调了将海洋-大气传输纳入整个塑料循环研究的重要性。该研究是在联合国(UN)、联合国海洋环境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支持下,组织全球12个国家知名学者开展深入研讨,共同完成。其中,华东师大海洋塑料和微塑料污染问题研究团队做出重要贡献。

05香港塑料袋征费加至1港元
香港塑料袋收费实施逾十年,每个塑胶袋5港毫成效存疑,故港府拟将征费增至1港元。环咨会5月16日召开会议,讨论塑料袋征费计划,有委员于会上质疑,每个塑料袋的征费仅由5港毫加至1港元,担心成效未必显著。香港环保署表示,难以估计加价成效,但相信有一定效果。

06生物降解塑料国标6月起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GB/T41010-2021生物降解塑料与制品降解性能及标识要求》、《GB/T41008-2021生物降解饮用吸管》两个国家推荐性标准将于2022年6月1日实施。

07“请循环利用快递包装”绿色环保贴黄石开贴
近日,黄石市生态环境局、黄石市邮政管理局联合开展了“绿色快递包装标识张贴暨文明快递宣传进课堂”活动。据了解,今后从黄石发出的快递,都将贴上写有“请循环利用您的快递包装”字样的绿色环保贴。此次活动标志着黄石市将全力推进全市快递包装“绿色革命”,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到今年年底,黄石市将实现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90%,可循环快递箱达到1.8万个。



08国家邮政局发布《2021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
2021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1571.5,同比提高24.8%,行业发展稳中有进。2021年,市场规模达千破万。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083亿件,首次突破千亿件;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0332.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



尾注

-End-
编辑:摆脱塑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