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绍兴很小,有一条从杭州延伸过来的地铁线,几条主要的马路两边足够现代化。往偏僻的方向走两步就能看到江南水乡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路边的小吃店到处是排起的队伍,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鲁迅是绍兴的名片。其实除了鲁迅,绍兴还有王羲之的会稽山阴、谢灵运的山水情诗、蔡元培秋瑾的革命之志,绍兴是最不缺文化名人的,谁让鲁迅的名头更亮呢。
周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鲁迅小时候的房子也可大了。出了卧室门左拐两步就是继祖母蒋菊花的卧房。祖母曾给他讲过各种千奇百怪的故事,他肯定也被吓到不敢回房过。

和全国各地的景点没有区别,出口是卖商品的地方。在其他景区没觉得膈应,但是在这里出其尴尬。鲁迅早是知道自己家可以随意参观任人品头论足,且卖珠粉末子的商家随意吆喝,他怕不是要写三万字长文来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曾写过,百草园是个菜园,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对植物一无所知的我是不认识皂荚树,但是140年过去了,菜畦还是在的。

这果然是个菜园,鲁迅诚不欺我。
从百草园出来,当然还要重走鲁迅当年的上学路了。一朋友曾来过这,回来他就吐槽从家到书屋也就100米,他还能迟到。

以前就在纳闷,三味是什么意思,和三味真火有关系么。在这里的璧图上看到: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额和松鹿图行礼,来代替向孔子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和现在的教室布置不同,以前的学生只能坐在璧前窗下的。鲁迅嫌吵,把桌子搬到了最里的墙边。
鲁迅故里往东过一个路口就是沈园。沈园是一姓沈富户的私宅,由于陆游唐婉在此重遇并写下钗头凤而出名。
园子本身是极不错的。五步一景,十步一图。没有五彩斑斓的黑,但是有五彩斑斓的绿。青丘环绕,阳光灿烂。逛园子的自己就好像勤劳的小蜜蜂,到处乱窜。

像是为了匹配陆游所居的宋朝,园子里还有投壶、捶丸等小游戏让游客体验。我来的早,是第一个进园子的,只有修剪枝叶的阿姨与我相伴。所以这些游戏也玩的尽兴。仅投壶而言,六支箭来来回回玩了有四十分钟。有初、连中、贯耳都让我得了,甚至想立刻下单买一个回家玩。

早晨里面还是极凉爽的。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坐在合院的长廊里上网课。清风徐来,摩擦树叶的声音簌簌在耳,不时还有蝴蝶飞到我的脚边。
绍兴博物馆在一个120度夹角马路的顶点上。从外面看像是方壶盖。相比主体建筑而言,广场上的剑更令人印象深刻,让人立刻联想到越地的青铜剑以及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剑前后铺就的“薪路”极有设计感。在背后倚靠的府山衬托着显得神圣、美好。

绍兴博物馆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向下发展的博物馆。别的博物馆至少往上发展两层,它就一层,我还寻思这能装啥宝物,没想到辗转后下到了负一层,是比上楼更显深奥些。
看到一张贴示,原来我想成为的一件展品也是要出差的。

看到谢灵运旁边的嵇康的介绍,颇有些魂穿的感觉。

傍晚闲逛时,遇到一位坐在河边喝着啤酒吃着虾看着电视的奶奶。一脸淡然,自成一个世界。

散步是融入一个地方极好的方式。随便从哪里走走停停,不用着急也不用彷徨。走到名人故居门前,走到白墙的灯光下,都好。





最后还有件趣事。因为码上有⭐,在车站要做ky检测。当时就我一人登记。回来时因为同样的原因还要再做一次检测。小姐姐看到我说,昨天你也来了吧?我哈哈大笑,说,对啊。昨天去,今天回来。她说,这都老熟人了,登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