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泄底】《推理学导论8》长评
总算在《推理学导论9》制作完成前看完了《推理学导论8》(为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羞愧,应该还不算太晚吧?),于是来水一发帖子……
注意:本评对 不知如何评价的几篇 以及 利益相关的某篇 不做评价,对每篇的评价按照先优点后缺点的方式展开,仅代表本萌新的个人观点。
《愚者之死》山寨:
该说不愧是进入了译林杯的决选作吗?这篇的第一个“密室杀人案”我还蛮喜欢的,一点也不八嘎hhh,其实就是一个叙诡吧,个人认为是日记的三个诡计中最好的一个,是加分项。愚者这个塔罗牌意象也很有趣,感觉作者应该很喜欢占卜一类的东西吧。然后作中作的形式和真实发生的故事契合得也很完美,只不过从逻辑上讲叶思大可不必这么迂回,只需要在告知谢欣然的时候对是否发生校园暴力一事略保留迟疑态度即可,当然这里是为了情节服务,可以理解。
这篇最受诟病的地方应该是日记后面的两个诡计吧。首先,蜡烛掉落后将其放在桌子另一端竟然没有人发现,这不太合理,就算众人四散开来,在黑暗中也不会离原先的座位太远,离太远的话不会撞到别人吗?而且一扇长年打不开的门和能打开的门总觉得外观上还是会有很大区别的。其次,我会觉得作品中有很多琐碎的东西存在,以至于最终揭晓真相时使用的伏线读者丝毫没有印象,所以还是应该精简一些为好。最后,我真的会很在意谢欣然一开始对第一个案件的推理是什么样的,然而并没有写出来,有点失望。
《黄道塔的阴影》橋之濑:
其实核诡还是很不错的,我个人蛮喜欢最后的推理的,逻辑严密且整个黄道建筑的风格比较对我胃口,可能因为我看过的书比较少,所以没有其他大佬那种既视感吧。
但是这篇的缺点还蛮多的,大概也是为什么评价相对比较低的原因吧。首先,褚星念这个人物存在的唯一功能就是不断提问、证实主角的不在场证明,这些都可以通过主角的自白、管家的存在被替代,也就是说其实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会觉得整个人物设计很刻板机械化,尤其这个人物还是女性,更像是一个吉祥物,有点引起本女权主义者的不适,这一点在本书其他作品中也多有体现,而像《母女》做得就比较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认为推理界还是要鼓励女作者的进入,啊好像扯远了……其次,作者大概是圣斗士星矢的忠实粉丝吧,作品受到了其影响,将复仇作为一个看点呈现,但是说实话,复仇的点根本就没怎么强调啊!全文有关小宁的点只需用一句“小宁,我会帮你报仇的”就能概括完毕了,希望作者能丰富一下复仇的意涵,否则没必要写这么多。然后,电梯有两个门这个关键点没提前说明就很尴尬了,明明说明了也不会提前泄底的。最后,蛇夫座为什么有两个房间?双鱼座的房间布置有什么必要画出来吗?槽点略多了。
虽然我列出了这么多缺点,但是我对本作的总体印象还是可以的,作者有很大潜力,如果写完以后能多加思考、加以修改的话想必能成为很优秀的作品(看评价似乎也是催稿压力导致的吧)。
《鲶鱼》闻朝歌:
说实话,我学到了很多机器学习方面的知识hhh,那几个饭桌上的小故事都蛮有意思的。最欣赏的是语言风格或者说作品中渗透的某些观念,在家庭中几个人互相推诿、各自的情绪都很真实,很多人物的内心戏也很有趣,总觉得是源于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体验。
相比之下,推理的部分就有点弱了。首先,孙老师是机器人这一点以“很准时”的描述展现时就能猜到,但是后面他内心对牧尚的鄙夷我会觉得有点违和。其次,坎坎能杀人,孙老师为什么能凭借一本本子(大约是生产证明?)暂时洗脱嫌疑,感觉不太合理。然后,警察不考虑一家人合伙作案栽赃孙老师的可能性这一点很奇怪,再怎么说也应该先看看坎坎的记忆吧,而且说到底为什么讯问时警察一点都不好奇坎坎是谁?最后,坎坎控制孙老师的时间点应该是在孙老师打开客房门后,那么开门前就发呆是为啥呀?再再最后,坎坎作为一个最终要自杀的机器人,为什么要控制孙老师当替罪羊,我真的很疑惑。
《异世界中》敗者:
核诡也不差,但是从混乱的证言来看很难推断出几人的时间线,最后也没有对几个人证言之间的矛盾进行揭示,更像是作者本人对情节的补充,感觉这篇是水出来的……贯穿整篇的某种暗示会更加适合男性读者吧(非贬义)。
《巴甫洛夫的兔子》流平:
整体语言风格和人物设计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在这篇里女性角色终于不是摆设了(怎么又提这件事),几个人物都挺有特色的,安乐椅式的侦探助手、略自私的优等生爱花、倔强勇敢的唐轩、自以为是的年级主任等等都很有“中国风味”。透明教室、巴甫洛夫和兔子的隐喻我也很欣赏,可读性做得也很好,有青春的味道在里面。最后那个坠落的书包作为学生的一种复仇,确实很优美也很爽。
和《鲶鱼》有点类似,推理比起故事略弱。首先,唐轩说哥哥“怕死”似乎与全文不太相符,我就一度被误导认为哥哥是他杀了。其次,张军自称寻找失踪学生、回礼堂回收装置的时候,如何能确保保安不会跟进来一起找?如果能确保保安不进来,那么他随便找个理由比如“有学生的东西落在里面了”也一样能回收装置,这点有些牵强。最后,暑假期间的下课铃不也是下课铃吗?为什么来自习的同学会有和不来自习的同学不一样的反应啊?虽然这点不太重要,但我还是想吐槽一下。
总体来说,这篇在整本书中排名前三(主要是因为我难以抉择具体排名)。
《月色雪色》Dylan:
这一篇的文字很精练,也很有古韵,仅次于《巴甫洛夫的兔子》。短小的文字能够容纳这么多伏线,且“风雪夜归人”能拆开来写,我很喜欢。唯一觉得有点瑕疵的地方就是剑客第二次拒绝饮酒的理由是“用左手喝酒就不能拔刀”,虽然知道这里是伏线,但是作为读者,我的第一反应也是“那为什么不用右手呢?”以及“不是说了会麻痹神经吗?怎么又说一个新理由”,或许在一开始就使用“不能拔刀”的理由会更能隐藏伏线。
读得还是很开心的,感觉贵协人才济济,希望《推理学导论9》我能抢到(抢不到就暴打blq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