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溪到阿萨姆,茶叶的生产、文化、知识和口味之旅|国际茶日
食通社说
今天(2022年5月21日)是第三届“国际茶日”。在现代历史中,茶叶之路上记满了全球化和殖民贸易的足迹,茶产地与茶产业经此重塑。而此新兴纪念节日则是由产茶国家(并且都是发展中国家)所共同推动与设立,“旨在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此赞美亦是一种发展中的反思和探索。
在过去几年的工作里,食通社以读书会、分享会、书评、文章和茶山拜访等形式,邀请不同学科和职业的朋友参与“茶”的讨论和叙事。
我们的阅读与分享从虚构小说《蜂鸟巷茶女》到人类学著作《大吉岭的盛名》,从公平贸易到地理标志,从孔明山的种茶青年到阿萨姆的茶工,从追问何谓正宗安溪铁观音到北京胡同里的中国茶的发酵实验……
趁此新节,邀请诸君一览,共饮食通社准备的这些茶。我们也将持续保持关注,欢迎加入讨论,一起喝茶!
读/书/会

👆2022年9-10月,《大吉岭的盛名》读书会。扫码观看读书会会议回放。
书/评

●左:《蜂鸟巷茶女》封面,本书作者[美]邝丽莎(Lisa See)。
一片树叶看三十年风云 | 食通社书评


●《大吉岭的盛名》中文版与英文版封面。
从《大吉岭的盛名》看,为何那么多茶人讨厌小罐茶?

茶叶与公正,产品与家园|《大吉岭的盛名》书评

《大吉岭的盛名》译者访谈:迷雾山丘,殖民遗产,茶中幻想

分/享/会
快乐的发酵茶:从康普茶到红茶菌


●分享会结束后,嘉宾与观众分享红茶菌菌种。

●扫码观看分享会直播回放。
茶/业/观/察
一杯阿萨姆红茶,能让印度茶工赚几分钱?

发展与公平难两全?浅谈公平贸易认证

回归传统的呼声下,谁在定义正宗铁观音?

茶/山/报/道
版纳:孔明山|古茶山上的年轻人(一)

封面图片:黄华青
编辑:小树
关于食通社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
食通社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比起吃瓜京东美团商战,打工人更该关注这两部电影 (4人喜欢)
- 气候变化在农村真的只是“天灾”吗? (8人喜欢)
- 五一活动|手工市集里的小农餐桌,五天不重样 (2人喜欢)
- 天不时,人如「合」|农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坊招募(咸阳站) (2人喜欢)
- 街采外卖员:社保新策遇冷,他们的烦恼和困境 (3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