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哇”人生
上午起床迷迷糊糊去浇水的时候发现开花了,然后难以克制地叫了一声:
“哇——”
似乎这一年的收获是实践了养猫种花——看着它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这种感觉和直接从别人那里购买养好(成年状态)的感觉是不能比的。
爱情也可以用此类比。然而问题是彼“花”身上覆盖了太多杂物,因此破坏了对此花或猫狗之类的感情状态——除非你自欺自障。事实上,种子刚一发芽,就被无形的手掐断了。
然而这能单单地指责种花人疏于培养、欠缺耐心的不对吗?对于我来说,养花养猫的方式就是放任自然,只提供其基本的水和食物。这样只要它体质良好,自然会健康成长(被我亲手养大的、日日干翻多巴安的多比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在控制人为控制的变量之后,影响种子生长的变量主要还是土壤。土壤不好,什么都长不高;若是连土壤都没了,那什么也长不出来了。因此,就像柳宗元的那篇种树驼散文表达的一样,现实中大部分的情况不过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无处不体现了一种过度干涉、扭曲真性的非自然观。其背后的动机自然追溯于权力。如果控制被提前告知、并且被情愿接受,那就是被允许的、令人愉快的游戏,否则就只是自私贪婪。另外一种就是如踢猫效应一样出于对自身被虐的补偿,以此为中心而决定结婚或生养孩子。
因此,养人就像养花一样。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壤,顺其自然,不要过多的干涉。由于现在这个土壤已经很坏了,因此养出来的花朵往往不太美丽,或者太过柔弱、病娇、歪瓜裂枣。面对这种情况,要么恢复土壤的原状,要么彻底抛弃土壤和花朵1,创建一套全新的东西——一朵朵从金属脑缝上撕裂而出、浮现着一张张人脸的机器之花——黑色的、不需要阳光、全自动、自给自足体系。刚一来到这个世界,它就已经拥有了对这个世界的所有知识。因此接下来的日子,有的只是无尽的蔑视,和荒诞。
继烹饪学之后,要开始向园艺学进发了吗hhh……像SK那样最好了,讨姑妈开心,让少女困惑——可是SK起码能遇到那样的。
客体的存在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一个客体,通过她的真实,触发了主体内心渴望寻找的真实,紧接着展开行动,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真实就是在这个双向反馈的过程中一步步地被建立起来。
真实,就是一瞬间的充实。真实的力量,就是填满你的灵魂和肉体(如果把眼睛和脑子也当作肉体)、释放并呈现你(不为人/己知一面)存在的力量,就是在新的一天复活的你推开窗户、看到美丽的花儿绽放开来后忍不住从心里叫出来的那一声——
“哇!”
敲下这些文字后,又过去看了一眼,发现就像人头落地一样——花掉了。这就是生活。她是在风中的叹息中凋零,还是被猫的爪牙所撕扯,抑或是对我围绕她所展开的思想表达的抗议甚至是对我为感受到她的美而沾沾自喜的嘲弄和报复?然而在又一声“哇”之后,我内心的波澜很快就平复下来。也许,对待任何事物秉持这样的一种心态,就会使自己没那么烦恼了。一切皆空,无物常驻。重要的是要感受到、捕捉到那脆弱易逝的美。至于占有,那是愚蠢的——最后占有的只不过是——死亡——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