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划界谬误
2022-5-25 思维观察员 第366篇 【观察思维 | 记录思考】

上期[周三] 栏目我们对完美主义谬误做了介绍,这期栏目我们来聊聊划界谬误是如何影响判断的。
01.
先来听几句话——
a.一次又一次喝酒不会对身体有伤害 b.每天都在掉头发的人,不算是秃头 c.一粒米一粒米的堆起来成不了米堆
你认可上面的三句说辞吗?
不认可!
通过常识就能做出判断:酒喝多了就是酗酒,一定会伤害身体;每天掉头发的话早晚就秃了,咋不算秃头?很多米堆起来必然就是个米堆,咋成不了?
背着常识,我们不防来“证明”一下,看看上面三句话是不是站得住脚。
关于喝酒无害论。喝一次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伤害,喝第二次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和喝第一次相差无几,喝第三次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和喝第二次相差无几……因此,无论喝多少次,都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伤害。
再者是秃子悖论。如果你掉了一根头发,这不会让你立马变成秃头;如果再掉一根,这也不会让你从不是秃头变成秃头……因此,大你无论掉了多少根头发,都不能说你是秃头。
一粒米持续不断地汇聚成堆,却不称“米堆”,论证也相似。因为每一粒小米都不是“米堆”,即便它们聚在一起垒成了山丘,也不算是米堆。
类似这样的,在事实上并不需要精确划线的场合,却被要求在某个精确的点上画这样一条线,这种方式就是犯了划界谬误。
02.
北欧神话中有个谎言与诡计之神洛基,他最著名的“洛基的赌注”就是典型的应用划界谬误扰乱判断的例子。
传说洛基与矮人打赌,若他输了,矮人可以取他的头。 结果他输了,矮人依约取头时。 洛基说:没问题,然而依照约定,你们只能取走我的头,而不能动我的脖子。 于是双方开始争论如何切割——有些部分双方都同意是头,有些部分双方都同意是脖子,然而脖子结束点和头的开始点究竟在哪里,双方一直无法取得共识。 因为无法达成共识进行确认,就迟迟未动手,这样洛基就保住了他的头。
典型的因为一个概念无法明确定义,而宣称与之对应的问题无法逃离的情形,使得原本的计划暂停,甚至可能废弃。
再比如:
你不可能靠每人给你1块钱就变得富有
假设我们给钱的速度非常快,每个人给你1块钱,你就会有14个小目标,当然是富有的了。
然而被划界谬误干扰之后,就成了:如果不能精确地指出是哪1块钱使你变得富有,那无论给你拥有多少钱,都不能被称作“富有”。
这就会使判断决策出现重大疏漏。
03.
要如何避免划界谬误对我们做判断的影响呢?
这里提供三个可参考的方法:
| 专注议题,防跑偏
好比“收1块钱成富人”,讨论中就需要专注“谁给、如何给、时间、地点,问题及替代方案”,专注于“收钱”话题,而不要随便跟着别人跑偏了话题,去争论“什么算富人”,避免把自己拖入其中。
| 明确概念,不含糊
说到“秃头”,那就指的是光葫芦,敞亮,不长一根毛;每天“掉头发”,说现象是“脱发”,头顶脱完是“秃顶”;掉的脑门亮,那是“发际线上天”……对涉及到的概念做明确定义,不含糊。
| 标明区间,看整体
说到“米堆”,一粒米是一粒米,再加的一粒米也是一粒米,但怎么才算堆呢?我们有“一人是人,二人为从,三人是为众”,则跳出来看看整体,即通过整体数量做区间划分,比如“3粒米”就是一小堆。
以上就是我们对划界谬误的简单介绍,下期[周三]栏目我们再看看滑坡论证是如何影响判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