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笔记
书法笔记
第一篇关于毛笔。
小楷宜用出锋小一点的毛笔,一般来说,出锋1.8cm为小楷常用毛笔。稍微大一点的字出锋在3cm左右,对联则一般大于5cm左右。毛笔的大小对应字的大小是相互对应的,切记毛笔写大字,这样会伤笔。小毛笔在侧锋出笔的时候也较小,比划也较细,所以一般小笔写小字的道理即是如此。一般小楷宜用弹性较好的毛,这样笔毛的汇聚性能好。
第二关于墨。
浓墨适用于小楷,在于小字的对比度更高,更便于出来相对的艺术效果。关于墨汁不在此展开讨论。
第三关于纸。
纸张小楷和小行书宜用表面光滑的熟宣纸,这样笔画边缘清晰而锐利,如果用生宣,则容易晕染,本来就是小字,则难以辨认。熟宣的另一个好处则是毛笔如圆锥入纸形成的三角形会更容易体现出细节来,如果是生宣则手腕之间 的细微动作则没有办法表现出来,更多的是揉在一起。难以辨认。
2022.11.13 练字时候最好可以打格练习,这样比较容易有基准,也可以练习字体大小。
小行书或者楷书,应该用表面光滑的宣纸,这样有利于表现转折以及行笔的细节。
娟纸的细节表现力是非常不错的,除了有点贵.
第四关于砚台。
初学毛笔,则不必纠结于砚台的大小。小楷毛笔每次蘸墨可以写很久,用大砚台则墨汁容易挥发,相比来说小砚台适合小楷。
第五关于笔法。以上笔墨纸砚其了以后,我们开始写字吧。
首先汉字是由一个个笔画书写而成,他们是由最早的甲骨文慢慢演变到现在,传统上认为先有楷书后有行书是不正确的看法,实际上草书行书要笔楷书的出现要早得多,所以一开始不用拘泥于是否先学楷书,再学行书。
所有的笔画起始的部分是来自于点,然后有横,竖,转折,曲线。大多数的人开始的痛苦的地方在于入笔的难度,而行笔的难度则略有下降,只要平移肘关节就可以有很好的线条,所以可以开始先从行笔练起。
行笔的关键点在于手指的动作不宜过多,主要靠手腕的动作进行平移或者以手腕和手肘之间的某一点为支点进行向右的平移动作,远离类似于以支点画弧则线条趋向于稳定而果敢,如果以手腕进行长横的刻画,则手腕活动空间有限,肌肉的运行范围有限难以实现长横的刻画。反复练习以后我们就可以扩展到竖,撇,捺。原理类似只要保证找到远支点进行画弧训练就对了。
2022-9-1
笔画之间的转折有圆转和方转折两种,方笔在于转折时候 先切 再顶 再翻笔。圆转则是转动手腕比较容易实现,
2022-9-6
于我而言,喜欢笔锋清晰锐利风格,如骨骼铮铮。
2022-2-6-24
笔画质量力求笔画边缘清晰,这是开始练字应该开始追求的,如何追求笔画边缘清晰呢,这里提及的中锋的概念既是万豪同锋。初学练字可以以单个字练习,也可以以单个笔划开始练习,单个笔画练习的弊端在于枯燥无趣缺少的是对整体字结构的把握,但是优点也在于基础打的会非常好。我的建议是可以时而在两种练字模式之间切换。
完成以上动作以后,我们还要注意横的笔画不完全像一个弧,而是略有变化,比如可以在书写过程略调整支点位置实现横的状态,熟练以后横的前半段可以略低,后半段可以略高,或者根据字形适当进行调整,不拘泥于物理意义上的直线的概念。
我们在回到起笔的概念,实际上书法的横不单单是一个行笔的过程,想象我们拿着一把拖把想要拖地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本能的把拖把和地形成一定的夹角向右进行平移,而这个开始的夹角就是我们称之为起笔的过程,努力想象毛笔的笔尖是一个圆锥,将笔尖圆锥的侧面贴到纸上自然而然向右进行平移操作。起笔的动作不宜过大,它是书写一个极其自然的动作,起笔的目的是保证入笔的笔画和行笔的笔画粗细大小相宜的过程。据此展开来讲,藏锋入笔则是手腕向外,使笔尖向内然后再向右行笔。剑锋入笔则是笔尖入纸的角度也是倾斜的,但是倾斜的角度则是向着行笔的方向。文征明的小楷的长横有些是用尖峰入笔的方式,而行书则多用侧锋入笔,假以时日,侧锋熟练以后,可以不断调整侧锋行笔的方向和笔尖入笔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实现不同的侧锋效果。
2022-8-21
关于笔笔中锋,在于起笔之后迅速保证笔肚在笔峰之前,每次通过提按换面避免侧锋拖笔。即为换面在先保证笔肚在前。
————————————————————————————————————————————————————————
以上练习熟练以后,我们可以尝试增加长画的粗细的概念,也就是这里的提按,其实上一个阶段也有提按的过程,比如入笔的过程。在行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由重到轻,由轻到重会刻画出怎样的粗细变化。进一步由重到轻的提按速度变化对笔画粗细也有不同变化,提按速度慢的时候也,笔画连续感强,提按速度快的时候粗细对比度强。一般刚起笔过程提按变化较快,行至中间处的时候则提按较慢,收笔过程则较快。
(22.5.28)
关于竖画,起笔与横画相同,自然与纸成右下方角度,中间稍细,两边稍宽。竖画在右侧多为提起收笔,在左侧则多连带轻按向右收笔,仔细观察文征明的行书木字旁的竖画行至笔画末端的时候,顺势停顿执笔向右上停顿即收笔,就会形成三角形的锥画的细节,多联系则更加游刃有余。针对情字旁,也可以顺势向右牵丝连带。
关于收笔的过程,我还没有掌握其精髓,只是在连续笔画的上只是稍有顿悟,行书长横接下一笔的过程,应该稍顿继而回锋接下一笔画,文征明和赵孟頫在这一方面比较明显,长横到下一笔的连续动作多有稍顿然后回锋向下一笔的动作。这一部分以后在慢慢补充。
——————————————————————————————————————————
2022.5.28.
关于短横,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依然是侧锋入笔,但是较于长横则柔和许多,笔法在于侧锋入笔角度稍接近于尖峰入笔的行笔方向,另一种则是侧锋入笔的变种,虽是侧锋入笔,但是入笔由剑锋入笔稍向右下随即向右行笔,类似一段在左上角的小圆弧,短横的收笔行至末尾处渐回手腕使笔尖送至笔画末尾。
2022.9.24.
尖峰入笔,即入笔时候笔尖为尖尖的;侧锋入笔则为起笔略向下,形成一个锐角然后直接向行笔;还有一种是切笔起笔,入笔更垂直,入笔时候略向下,略顿然后调整向右行笔。
2022.11.13.
赵孟頫横画的收笔形成的末端三角形,精髓在于行至尾端时候,骤停回笔,三角形大小由提按来控制。
毛笔的特性在于任何一个面都可以形成万豪齐力,所以在转折处要果断,不要拖沓,相信毛笔的能力。
第六:关于结字。(22.5.29)
结字关于,初学首先应当追求平稳,然后追求险绝。险绝的定义类似于平衡术,通过布置偏旁笔画实现平衡,而不是简简单单的通过分割空间实现平衡,也就是平正之感。但是初学者必须先从平正开始学起,这是后续的基础。比较像笔画的行笔过程是基础。
结字另一个特征在于笔画粗细的对比,起笔和收笔的对比,不同笔画之间粗细的对比。
结字的过程也是属于动态的过程,有起笔既有收笔,每次收笔又意味着下一次的起笔,每个字的收笔也意味着下一个字的起笔,(人生亦是如此)。
结字可以假想为几条形体线去大概定义偏旁部首的大致安排位置,想像出边界轮廓,尤其是在临帖过程中会帮助加深理解字体的外轮廓安排。例如情字旁的字可以简单理解有左边一个竖 右边的字有一个竖,这样两个字均匀布置在格子中间,再考虑两条竖之间的距离恰当安排字形整体轮廓。
结字和文章一样,“文似看山不喜平”. 结构讲究密不透风,疏可跑马. 这种对比才让字有了动感,这种不同才让字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关于转笔,举个例子例如横向上上边横写完转向下一笔横的时候,如何实现牵丝连带在下一笔开始的时候的干净利落的三角形结构呢?(不好看的结构是下一笔的如笔动作有圆弧)可以先在上一笔完成以后顿笔轻提然后到下一笔如笔过程中不要有重新向下的侧锋如笔动作,要干净利落的在空中完成如笔动作直接接到下一笔。
2022.6.22
临习碑帖,需注意笔法的不同。第一碑刻是在石碑上古人将书法刻入石头之上,断不能完全复原实际书写的情况,要根据碑刻的形状推测笔法如何实现的,不能简单以复原碑刻原字为目标,大体上应以字形/笔法为框架。领会字的美感,且一定注意千古无同字。
2022.9.24
字体应避免前篇一律在笔画的粗细上,可以做到有粗有细的对比,美从此处来。
2022.11.13
结字美在于随机性与规律性,拿赵孟頫字来举例说明就是,在外轮廓线的地方有时可以做到笔划的安排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下图的杨字,各个笔画终点位置在同一直线会出现视觉的美感,另一方面要主要到空间风格的均匀性,使笔画的对于空间的分割有均匀性也会出现美感。
结构上,要观察整个字的轮廓结构,诸如是长方形还是三角形,大概的比例怎样,这样会帮助你确定大概的笔画定位。
每个字都会有一个隐藏的中心,要尽量感知到中心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