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检测中的高州旧城冯氏家族(之二)
分子人类学检测中的高州旧城冯氏家族(之二)
前几年基因检测公司23魔方对分布于顺德、番禺、阳江、佛冈、新会、阳春、高州等地一支冯氏的检测数据分析,发现他们同属于O-F8*下游的MF60645的Y染色体单倍群,是一个形成于并快速发展于南北朝时期(距今1570年)的一个支系,先是形成两个分支(其中1492年前分支MF61678,番禺、阳江、佛冈、顺德冯氏),紧接着MF61678有进行了快速的分叉分化(1400年前再分支MF58343,新会冯氏),MF58343在800年前再分化为MF62704(分布在阳春、高州)。23魔方公司认为,MF60645是一个形成于并快速发展壮大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个以广东冯氏为主体的晚近家族,根据该类型用户的家族溯源问卷及广东地区的冯氏族谱信息的搜集分析,发现该支系可能对应为当时较为出名的冯氏大宗——岭南北燕冯氏家族。
不过,我认为23魔方公司的分析结论存在一些缺陷,即按照历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冯氏已从新会到粤西化州、高州、阳江等地任职,子孙后代应多在今日粤西,但是基因检测却显示阳春、高州这一支冯氏是元朝分化后才迁来,再者没有北方原北燕冯氏家族基因的对照,怎么会是洗夫人的后裔呢?
根据高凉冯氏宗亲会主编的《高凉冯氏总(宗)谱》记载,高州长坡旧城冼夫人后裔冯氏30世祖冯殷(登)有子念二、念三、念九,其中念二(帝安)在明朝初期,战乱平定后1403年,由梅録调德村回迁原籍高凉旧城开基立业,这恰好符合了23魔方公司检测分析显示的结果,即800年前分化并迁来的MF62704分布在阳春、高州的情形。但另一方面,从念二、念三、念九的名字上看,他们又具有古代瑶族郎、法名特征,难道他们那时已演化成了瑶人,还是本身他们原来就是瑶人?
我还是回到《高凉冯氏总(宗)谱》中来看看高州旧城、顺德、番禺、新会等地的冯氏宗族的郎、法名信息,以寻找他们的演变蛛丝马迹。

(图一:23魔方公司的检测得出的广东一支冯氏Y染色体单倍群树图及分布地域高州、顺德、番禺、新会、阳春。)
高凉冯氏宗亲会2011年主编的《高凉冯氏总(宗)谱》,在“各地冯氏支脉篇”记载高凉冯氏30世有冯寒、冯京、冯殷(登)、冯胜,其中冯殷有子念二、念三、念九,分居旧城、大潮沙田、吴川调德。旧城的冯念二,号帝安,祖妣覃氏孺人,在明朝初期,战乱平定后1403年,由梅録调德村回迁原籍高凉旧城开基立业。(书中184页)
在“高凉冯氏脉系(粤中)图”记载,居粤中进士冯元为冯业十五代孙,其孙子为冯大郎、冯二郎。冯二郎曾孙冯雁、冯岳居南海,宜斋、万五、万六、万七、万九、万十居恩平。冯大郎子玄雄,玄雄孙万一、万二、万三、万四、万八,迁福建、江西、梅县,后裔姓名有念一、念二、念五、念四、三郎、一郎、五三郎、五四郎、念四郎、竹一郎、松一郎等瑶畲特色的郎名;冯大郎子玄雄,玄雄孙南达居新会(子天衢,字念八;天鹏,字念三;天恩,字念七;天瑞,字念六),南明、南镇居南海,南弼居顺德;冯大郎子玄英后裔居恩平、广西博白(法食、法宋后裔)、南海(云公字万一郎、霂公字万二郎)、连平(雯公字万八郎,后裔有千一郎、千二郎等)。(书中882-889页)
《高凉冯氏总(宗)谱》几乎囊括了广东、海南等地所有的冯氏家族,广西、福建、江西的部分冯氏家族,而分布于新会、南海、广州、顺德等地的冯氏,都记载为冯元的后裔,这部分家谱记录具有古代瑶人特征的郎、法名最为丰富,同样高州旧城冯氏具有相类的郎名。而在23魔方中,几个地方的冯氏又有着生物基因上的血缘关系,高州冯氏还是新会冯氏的分支,所以我推断,他们本身都是瑶人的后裔,并非是冼夫人的直系后代。
为什么旧城冯氏是大家公认的最为可能是冼夫人的直系后代,但在生物学上、族谱的郎法名信息记录上显现的却是不同的一面呢?这其中的演变应该与宋至清初高州北部的历史有关。从国史、地方志记载,从北宋开始,瑶、畲已经大规模迁入粤西、粤中、桂东南。到了元、明时期,旧城周围已经成为瑶人聚居的地方。明成化三年(1467),还因为瑶人的动乱,电白县城迁到神电卫城(今电白电城)。明朝嘉靖十年(1545),巡按御史戴璟在《旧电白议官镇守》的奏折中说到“广东高州府地方东北西三面联属猺山”,亦可见其时族群分布之一斑。
而在过山瑶《评皇券牒》中,“相传,瑶族始祖盘瓠,与皇帝(评王)的三公主成婚后入南山,不觉多年生下六男六女,评王知道后大喜,遂赐六男六女为王瑶子孙,赐封十二姓: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显示冯氏是瑶人的大姓,所以在高州的冯氏或为瑶人首领,地方政府为了使瑶人纳入国家的编户管理,成为纳税赋役的国家正式编民,采取了对他们进行王朝正统化改造的一系列措施,并着重塑造和宣传冼夫人对朝廷忠贞和认同的形象,以达到教化的目的,比如让瑶人冯氏挂认在冼夫人裔孙之名下,在旧城冼庙保留地方政府官方正祀庙宇的前提下,又使之成为冯氏的家庙;又比如让瑶人甘、盘、祝、廖等首领姓氏进入众多冼庙中成为殿前先锋。这样形成了他们对国家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政府的极力推广,冼夫人崇拜逐渐在瑶人聚居区传播。冼庙在高州的滥觞,很大部分原因是离不开宋、元、清时期瑶畲等族群迁入的这段历史大背景。
瑶人逐渐进入国家社会的秩序,久而久之冯氏也相忘于江湖,已忘记了原来的身份。至于冼夫人的嫡系后裔,有可能由于瑶、畲的迁入已经不在旧城聚居,这需要新的分子人类学检测分析才能找到线索。确实许多地方历史在方志中没有记录,我们难以获得信息。因此,生物基因检测(分子人类学)是能够突破历史的迷雾,成为解读地方社会发展史的一项有益尝试。
2022年4月26日,茂名桐庐

(图二:冯殷有子念二、念三、念九,分居高州旧城、大潮、沙田,吴川调德。)

(图三:“高凉冯氏脉系(粤中)图”记载,居粤中的进士冯元为冯业十五代孙,有孙子冯大郎、冯二郎。分居南海、恩平、新会、顺德、梅县、连平,福建、江西,广西博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