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儿富养女

我爸有句名言:女儿养不好害别人,儿子养不好害自己!
所以我爸对我很严厉,可以说从小学开始我爸就对我没有了什么笑脸,唯一记得的笑脸是家里买了电视机后,电视里播放《西游记》,我连着看了好几集,我妈舍不得那点电费,说点事发烫要爆炸了,我爸阻止到:孩子难得看个《西游记》,你就让他看吧。这可能是我唯二记得父亲温柔的时候。
第一次的温柔记忆是母亲在医院结扎时,父亲顶着我去看母亲,一边走一边路上捡起一个松球,教我唱儿歌“松波罗jiajia,到我家耍耍……”方言发音,那是我4岁时的记忆。后来父亲就变得严厉,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什么影响,要严加管教我。
其实我从小就很乖,大姐的记忆里我是一个异常乖的孩子,听话不闹;但父亲为什么会严厉,也许是见多了农村“子不孝父之过”的现实教育题材吧,所以他开始对我不苟言笑。

其实,我回过头来想想,母亲和姐姐们都很宠我,如果没有父亲的严厉,我可能真的会长歪;当然,也不尽然,因为我本来就不是恃宠而骄的性格,更何况三姐还是我的“死对头”。没错,我有三个姐姐,我是幺儿子,也算是老来得子,是个“宝”,农村这样的宝经常被惯的无法无天,简直是土皇帝。我家不能说不宠我,好的都留给我,但仰仗于父母正确的三观,他们不把我往歪了养,母亲虽然宠我,但我吃母亲的“板栗烧鸡”最多,父亲虽然严厉,但记忆中就打过我一次。
父亲的穷养儿富养女的观点其实执行的不算好,因为家里穷,他的富养也只是对女儿们不严厉而已,当然,姐姐们很早的出来给父亲分担。而我因为太小,一直被保护在最里面。

父母宠我,表现在虽然让我干农活,但从不让我挑很重的担子,他们怕我过早的压担子,压的不长个、压坏了身子。所以我现在还是肩不能扛背不能驮的一个“体力废柴”,做的都是不需要出一把死力的农活,例如:栽油菜、棉花打枝、摘棉花桃、割水稻、插秧、割油菜……
父母宠我,是让我努力的读书,跳出农门,他们知道干农活的辛苦,也厌倦了农田里的劳作,他们希望我不要留在农村。就像一个友邻说的:我这样努力,就是希望我的孩子不用回到农村体验辛苦。父母恩重如山。
和我同龄的很多人小学就辍学了,和我同龄的小伙伴羡慕极了我小时候的腌菜鸡蛋炒饭,和我同龄的很多人虽然在城市打着工但终究还是回到农村,和我同龄的很多人他们的孩子起点还是农村……而我,因为父母的宠爱读了初中、高中、大学,我也努力的让自己留在了城市。我可以在上海生活,也可以在南京安定,都是父母给我奠定的基础。
如果没有父母的正确三观引导和教育,我不会是现在的自己,我如果“废了”,成为烂du鬼、成为yin君子、成为啃老族,的确除了害自己也会害父母。

我不会对我的孩子过于严厉,因为他不需要严厉教育,我不需要他顶天立地做大英雄、大财阀、大领导……,我只希望他拥有健康的三观,我会对他讲道理,会和他交朋友,会帮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等上大学了,我一定把他送到外地去读书,从出生到大学如果只在一个城市生活的话,面临的问题太少,经历少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少了,大学这个小染缸先让他自己去体会,甚至可以早一点让他体会想念是一种怎样的情愫。住过校的孩子,将更自立(那些宠坏的除外),让他自己去分配生活费,树立健康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了解另一个城市的风情,心胸打开,结识更多的同学,人脉更丰富……
写在六一前,怀念父亲,也祝我儿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