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曾为他颁奖致辞,他的代表作汇聚“轴心时代”的巅峰
半个多世纪前,在研究了人类思想史上四个无法绕开的名字之后,一位哲学家写下了这段话:
凡人通常漠不关心与麻木不仁。 我们四周可能就正在发生最恐怖的事,
人类相互之间可能做出最邪恶的罪行—— 我们心中充满怜悯,同时也担心这样的事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但是,时过境迁之后我们又陷入日常的俗务, 忘记了自己的同情感受,含含糊糊地继续过日子。 对那些无名之辈与遥远之地受苦的人,
我们甚至激不起一丝同情之心。”
直到今天,这种含混、焦虑、麻木不仁,依然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而且,似乎变得前所未有地贴切。
这位哲学家就是雅斯贝尔斯。他最有名的学生,莫过于汉娜·阿伦特。在纪念这位老师的颁奖致辞中,她说:
“雅斯贝尔斯是康德的唯一传人——他像康德那样,不止一次地离开学院范围及其概念化的语言,去向一般的读者大众发言。”
你或许听过“轴心时代”,那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创见。

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一书中说,在大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四位思想典范的创造者,在世界上交叠出现。

人类精神文明的疆域,因而取得了爆发式地突破,成为后代一再回顾的重要资源。直到今天,四位圣哲的思想,依然为人类生命不断带来希望与信心。
一

雅斯贝尔斯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使他的哲学扎根在生命的最深处。
1883年2月23日,雅斯贝尔斯出生于德国奥登堡(Oldenburg)。
他自幼患有心脏疾病,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到三、四十岁。身体条件的限制,使他将关注点转向内在的世界。
他先后攻读法学、医学、心理学,于1908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1911年,他综合临床经验及病例研究,出版《普通精神病理学》一书,此后研究重点转向哲学。

1913年,雅斯贝尔斯进入海德堡大学哲学系,1921年成为正教授,在哲学界声誉日隆。后来纳粹执政,他因妻子是犹太人而遭受迫害,且险些被关进集中营,因盟军及时赶到而幸免于难。
1948年,他迁居瑞士,任教于巴塞尔大学。1969年2月26日,他于巴塞尔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雅斯贝尔斯用一生传奇的实践推翻了医学诊断的宿命。他整个人,就是其哲学思想最好的诠释:生命的限制反而拓展了思想的疆界,思想反哺,使生命灿然生辉,进入永恒。
二
如果雅斯贝尔斯的书只读一部,非《四大圣哲》莫属。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这四个名字。你是否会觉得这四个名字上的光环太多,以致于无法好好地凝视与取法呢?
雅斯贝尔斯的精彩就在于,他用这一本小书,以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拭去神话色彩,带领我们从“人”的角度认识四哲。
四哲与我们一样,皆处于“人”的境遇之中。甚至,他们在世时,几乎都是世俗意义上的“失意者”“失败者”,一如曾经的雅斯贝尔斯。
那么,他们是如何看待生命存在的意义?又是怎样击破“虚无”、“困顿”、“生死”、“人性限制”的枷锁,进而超凡入圣,升华为闪耀着神性光辉的高贵灵魂,成为人类文明思想范式的缔造者?
雅斯贝尔斯写苏格拉底的赴死:
克里托请示苏格拉底愿意如何安葬。他回答:‘随你们安排。’ ‘但是你们要看紧我,别让我远离了你们。’然后,他露出平静的笑容说:‘……别忘了,你们所埋葬的只是我的躯体,今后你们仍当一如往昔,按照你们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
在他死前,环绕他身旁的朋友们都怀着复杂的心情,既昂扬又绝望。在悲伤哀恸与兴奋莫名的气氛中,他们领悟到一种神妙的境界。
在苏格拉底看来,死亡并无任何悲恸意味。……换句话说,死亡的时刻已经成为无关紧要的事了。苏格拉底超越了死亡。”

他写孔子的坚持:
在帝国趋于崩溃、天下陷入纷乱的时代里,许多哲人智士奔走呼号,拯救危亡,孔子是其中一员。他们所提出的解决之道皆在于知识,而孔子则明确以古代知识为其依据。他提出的根本问题是:何谓旧传统?如何使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传统?如何使它体现于今日?
他研究古代,只是因为永恒的观念在古代明显可辨。相信永恒的终极真理,将使我们接续传统,其中孕育着能动性,始终向前推进,不会终止。这不仅不是守旧,反而正是创新。”

他写四大圣哲与我们普通人的大相径庭:
“四位圣哲都展示出普遍而无限的人类之爱。”
“在佛陀与耶稣看来,苦与死是现世存在最根本的真实;这正是他们要以自己的生命、洞见与思想来超越的真实。他们以不容易直接理解的说辞来表达这种经验:只有涅槃与天国是永恒的。
苏格拉底与孔子坦然正视死亡,以至于死亡在他们面前没有了意义。”
雅斯贝尔斯丝丝入扣地剖析四位圣哲的生命核心,让我们得以取法圣哲,直面终极问题,寻找独属于自己生命的答案。
三
被认为“影响力遍及全球华人的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说:“《四大圣哲》所教给我的,比整部哲学史所教给我的还要深刻。”

傅佩荣先后受教于泰斗巨擘方东美先生、余英时先生,亦曾执教于欧洲。世界知名学府如比利时的鲁汶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里,都留下了他任教的身影。由他主讲的《西方哲学史》《先秦儒家哲学》《宗教哲学》《周易哲学》等课程,不仅在大学中备受欢迎,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也口碑极佳。
傅老师自18岁上大学进入哲学系开始,至今从事哲学研究及教育工作五十余载,著译作等身。上述译文,便摘选自他翻译的《四大圣哲》。

他回忆自己当年翻译《四大圣哲》时,“每译完一人,就需要长时间的休息,才可消化内心所受的启示与震撼”,前后历时七年,才译成此书。
除了追求翻译的精准与畅达,他还增加了两万多字的译者注释,对文中众多专有名词详加注解,对于西方学者引转译文献的偏差之处进行了辨明厘清,为所有爱好智慧、想要取法圣贤、探索生命真谛的人们架起一座桥梁。
四
此次活字文化联合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文化,推出这部历久弥新、珠联璧合的名作《四大圣哲》。
书封主色调是理性的深蓝,以典雅考究的装帧,向哲学经典与思想范式的缔造者致敬。

小开本方脊精装,尺寸便携。尽管这已经是一部流传半个多世纪的哲学经典,但阅读它,完全不会有啃“大部头”的压力。
封面烫金四哲之名及纹样,后人以纸为碑,为他们献上小小徽章,感激他们惠泽后代的智慧,为我们开智启明。

最后,借傅佩荣老师在《四大圣哲》译者序中的这段话,希望这部隽永的经典也能为你带来启发:
我们有幸生在同一个时代,但因为爱好学习而不受时代所困,
能够向古今中外的圣哲诚心请益、虚心受教,
然后依此互相期许、日起有功。
学习之乐无与伦比,能向四大圣哲学习,更是幸福之至。”
【相关推荐】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著 丨 傅佩荣 译
活字文化 策划 丨 商务印书馆 涵芬楼文化 2022年5月
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是“轴心时代”的核心人物,也是奠定世界主要文明精神底蕴的伟大思想者。在本书中,“轴心时代”的提出者、德国著名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借助历史学的批评研究法,全方位、多角度地来呈现四大圣哲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定位与影响力,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译者傅佩荣教授以其在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深厚修养,历时七年译成此书,增加了两万多字的译者注释,对文中众多专有名词详加注解,特别对于“孔子”一章中作者所引转译文献的偏差之处辨明厘清,堪为珠联璧合。
— END —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
豆友Jo8ajnk5_8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1-11 02:46:21
-
chaos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01 15:23:42
-
张小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01 13: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