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南添播客价值点标记
- 一个人拿着旧地图,去到任何一个新世界,他的第一反应都是往旧地图上去套,他永远不能发现新的世界。
- 所谓的把手弄脏,其实是实践不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成长的唯一途径。只有下场和让自己投身到某一个事业中,才能有亲身的体验,和过程中成长,和遇到新的感悟和资源,和把眼睛和身体用到改变世界的实际行动中去,而不是只眼睛去看,脑子去想。
- 如果觉得热爱的事情,就不会觉得累,以赛代练,压力让自己进步。
- 投资者陪伴,收益可以分为资金和用户的获取,或者用户本身的改变。
- 每半年至少要系统的回顾自己一次。
- 每个月讲一次,天天写公众号,在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理论,让自己进步。
- 共生演化,不要人为的保留封闭,只有越开放越碰撞,才能越发现新的东西,越能进步。你能接触到的人大概率是跟你在一个阶层的人,多开放无保留的沟通,才有可能尽快携手向上发展。
- 还有很多时候,你的想法或者你的策略,别人不一定适用,也不一定能学的来。所以也不用担心。人生是有限的,死不带去,所以更要开放
- 不怕打脸,很多个人决策和行为对于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决定性影响。所以不用特别在一起具体的某一次,所以不要追求事事完美,不要怕打脸,坦诚承认,不狡辩。
- 人很少能影响他人,所以不用有负担,也不用怕打脸。
- 企业文化:求真,有爱,规模效应。
- 规模效应是指追求捷径。分子分母,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分子,更多的收益。更多产出,更多节约,更高效率,更广的覆盖。
- 互联网的APP比一家私募的线下教育要有规模效应,对一群人的沟通比挨个沟通效率规模效应更广;谁掌握了规模效应,谁可以更自然更简单,谁就更能适应这个时间,存活更久,不能规模效应的行为,最后总是有人买单。要么是客户,要么是老板;或者企业本身;指数基金就是很大的规模效应;一次办了一件事,可以让全体所有人都受益。
- 指数基金是因为大多数人的主动动作其实最后并不能带来收益,反而比不上头部的企业们自然成长过程中的收益,因为大企业是实现了规模效应的,适应了自然社会的,所以买他们比大多数人自己研究的结果要更可能获得收益,共生演化的经典表现。
- 不要撒谎,撒谎需要付出额外成本去记忆,所以坦诚也是大脑的捷径。
- 信息时代之前,追求规模和新物资,煤炭,钢铁,电力;综合回报是15%;要么是成本下降,要么是价格下降规模扩大。
- 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为什么大致的年化收益8%?因为大部分市场主体,综合的收益在15%,其中8%左右可以是普通人可以得到的投资收益。
- 投资其实是追求确定性,确定的收益。越成熟的越确定,但是越成熟的可能已经错过了增长期上升期,很可能走向衰亡,捡烟头。
- 芒格:投对了什么都不做都可以赚到钱。巴菲特:在确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能找到长期的确定性。
- 复利要自动获得,而不是手动。不用单独一个个去找某个企业或者品种,而是随着时代,用宽基和宽指来一网打尽。
- 费雪,找让自己睡得着的好企业。但是好企业睡得着已经在下半段了,这是做企业研究的意义。寻找好企业初级的样子,投资介入可以更早,但是风险不一定更大。
- 期望值=概率x赔率。远方的掘墓者不可避免,寻找好企业初级的样子,投资介入可以更早,但是风险不一定更大。这可能是主动型基金对于指数的优势,因为好企业早期不会被纳入指数。
- 企业出不出问题,主要还是看是否做到了规模效应。能创造规模效应才能得道者多助,更不容易失败。
- 绝对的确定性没有,想要一点点确定性(低价股,格雷厄姆)剩烟头没搞头;最成功最有名气的确定性(好企业,低价格,巴菲特)但是都是成熟大企业后半段,容易出大错;往前走,脱离投资进入商业,(私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以普通人追求规模效应的大致区间在指数上,择时即可,稍微分散。
- 谁创造了更大的规模效应带来了更大的价值,就跟着谁,投资谁。
- 分仓和分摊伤害是一种保护,谨慎集中持仓,不要加杠杆。
- 事情的对错不重要,如果对,自然会获得更多资源,如果错,自然会收到结果。
- 不要太多的考虑还未发生的事,庸人不自扰,只关注已发生和当下,做好自己,不用太去向环境或者某一个标的去靠齐;大部分人只能尽快的适应环境和找到适合的环境,等待共生演化,少部分或创造环境(毛主席和新中国)
-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自己的的得失记分牌和自知之明,减少他人和外界干扰,鼓起勇气做自己
- 疯子最理解疯子,所以愿意作为VC投资透支信用支持孟岩创业,每一次成功的交易都是双方的互相成就,经济学里的假设理性人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