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条经济制度分析的思想原则
以现代视角分析古代制度的利弊得失,从而更加深入地考察当今的经济制度,并为今后的经济制度建设提供世界观及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即古人所谓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现代的较为发展、进步的经济思想和分析工具,来分析古代的经济制度,极其容易出现诸如“六经注我”、“借古捧今”或“借古讽今”等纰漏,而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在分析证成中就需要时刻恪守经济分析的原则。
一、用现代经济视角和工具分析古代的经济制度,并不等同于将现代抽象经济思想体系,不加辨别地生搬硬套在古代具体经济制度上。所谓抽象,是对现实的合理简化,但若是现实中缺乏抽象的客观基础,那么这个思想体系自然不能直接用来分析后者,事先对工具进行合理的选取、调整、增补,使主观见之于客观,是必要的,即胡寄窗先生所提的“对口径”方法。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何的经济制度都由其所在时代的经济基础决定,因而也绝不是主观的存在。这就需要对经济制度背后反映的客观现实原因进行分析,摈弃一切先入为主的想法。
三、经济制度的优劣,与其所处的时代并无直接联系,而要看它实施之后的结果,国家的富强与否、百姓的安康与否等等,这些才是客观的评判标准,一切基于“现代”二字的优越感都是不必要甚至有害的。用钱穆先生的术语来说,我们应该重视“历史意见”,即经济制度所在的时代的人的意见,正如我们考察当今的经济制度时,重视“时代意见一样”。
四、承认现实中具体制度的复杂性,不片面化、标签化。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反言之,也可说成“没有绝对一无是处的制度”。任何制度的利弊优劣都有其复杂性,往往是不能做到尽善尽美的,权衡各种可能的得失,也有助于尽可能还原出制定古代经济制度的人当时的考量。
综上,用现代的思想分析工具分析古代的经济制度,需要力求客观性和历史性,以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使个人免受主观狭隘的限制。还原了古代制定经济制度的人的想法,结合当时的经济基础之后,再用现代的合理的思想分析工具去审视其考量,才可能厘清这复杂的经济制度得失,从而更好地帮我们权衡当今制度的得失,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做出当下及可预见的未来内的最优解。
-
俟时清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11 02:34:57
-
asech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22 09:45:26
-
豆友185372206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03 16: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