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中的粽子味道
查看话题 >回味粽子
———————————————
大约半个月以前还被封在小区里的时候,我写过一篇认识身边植物的日记,提到在我家旁边的木栅栏脚下,有一蓬箬叶,正是包粽子的好材料。

结果第二天,我妈妈就拿着手机诘问我:这怎么会是粽叶呢?粽叶不长这样啊。
我大窘,明明我用百度APP“识万物”功能拍这蓬植物,百度告诉我这是箬叶啊,也叫蜘蛛抱蛋,既是南方常见的绿化植物,也可以包粽子。难道是百度错了?
我们仔细搜索了一番,终于弄明白了,粽叶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植物,而是指包粽子的叶子,至于用什么植物的叶子包粽子,那可就天南海北任君采撷了,芦苇叶、芭蕉叶、箬叶、竹笋衣、玉米叶,甚至用荷叶包粽子的都有。用荷叶包粽子,让我联想到了洪七公的叫花鸡,还有茶餐厅里的糯米鸡,这可跟端午没什么关系了。

其实我记得小时候的粽叶,的确不是像现在脚边这种贴地一大蓬的样子。八九岁的时候,每一个燠热的夏天虽然难熬,但是老天总会补偿很多乐趣,比如暴风雨后像淘金一样捡柴,洋槐树下捡又白又香的槐花吃,在傍晚的瓜田里对西瓜和香瓜敲敲打打把看中的带回家,还有就是跟着大人们到河边的田间地头摘粽叶。
摘粽叶之所以好玩,一是因为这是难得的“奉旨”破坏植物的机会,二是摘粽叶并不是每年夏天都有的乐趣,因为包粽子麻烦,我妈妈很少在家包粽子,摘粽叶对我来说就变成了难得的田野夏游。
那时候跟在大人屁股后头,踩田埂过泥坑,一路上高高低低的草木热情得人只能回避,我们那里把粽叶叫粽巴叶,是一种又像竹子又像芭蕉的植物的叶子,茎干细细的撑着,叶子也是细长的船形,我搜索了一下,大致类似粽叶芦,百度上说是云贵高原常见的禾本科植物。
大人一物色好了目标,小孩们就急不可耐想上手去撕叶子,那些像千手观音一样四处伸展着的大叶子啊,比我人还高,绿光滴在我的头颈、臂膀上,让人心里潮潮的、痒痒的。偏偏又得耐着性子看示范——不能乱撕一气,要小心地从叶根上摘下一整片,也不能乱揉巴起来,要妥妥当当把一张张叶子叠好放在背篓或袋子里。

把粽叶带回家以后,该包粽子了。包粽子是一门建筑学,从小我就对厨房缺乏兴趣,到包粽子的环节我就耐不住性子了,我既不会把糯米和得黏度刚刚好,也不知道拿黏糊糊软塌塌的一坨坨烂泥似的糯米怎么办,于是胡乱裹了一个就放弃了,只记得黏糊糊的糯米和千回百转的白线绳。

大人们则总是把粽子包得完美无缺,它们被雕塑成一个个意气风发棱角分明的大钻石。吃粽子像小心翼翼地打开宝盒,耐心拆掉包裹线,找到粽叶开始的地方徐徐展开,糯米和粽叶的清香就汇成一股暖湿的热流扑鼻而来,粽叶最后又回归成一条绿色的船,一个象牙白的米锥稳稳地立在上面,像是一件浑厚古朴的瓷雕,又像是姿态圣洁的少女。是的,我小时候的粽子几乎都是纯糯米的,所以没有沾染上荤腥的浊色,而是白嫩白嫩的。

粽子只有糯米,不甜不咸,怎么调味呢?当然是蘸白糖吃。无辣不欢的四川人,在吃粽子时终于让辣椒靠边站了,粽子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甜品,就像没有馅的加大版汤圆,怎么可以是腥辣的呢?白粽子蘸白糖,简直像杨妃穿上白色蕾丝,用现在流行的说法评价就是又甜又欲。连我这种不爱吃糖的人,也至少要吃一整个白粽子,蘸掉大半碟白糖。

现在早就不摘粽叶不包粽子很多年,现在的粽子馅料也五花八门花样繁多,甜粽的口味可以像八宝粥或者奶茶小料,咸粽的口味也可以像月饼或者满汉全席,任君挑选。今天我吃到了一个莹绿的粽子,馅料是松子、蔓越莓、红茶,不知道怎么就调出了绿色,绿粽叶配绿糯米,混沌不堪,远远不如小时候的粽子那葱绿葱白一样的脆生生的美。味道倒是很丰富,跟每天的饭菜零食一样精细。
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要像生活和娱乐一样复杂才是进步和富足呢?我想再像小时候那样吃一个白白的本地糯米和绿绿的本地粽叶蒸出来的白粽子,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但愿是明年的端午吧。
- End - 新浪微博:城事人生豆瓣号:城事人生
城事人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看过了上百座塔的一点点领悟
- 看完了上海12座古塔 (2人喜欢)
- 从雁门关到无定河的自驾之行总结 (2人喜欢)
- 从黄河走向无定河 (4人喜欢)
- 再一次走西口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