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了一个大道之道


今天,加入了明白老师的日更营。
在他的写作指导课程里,看到一句话:逻辑的核心就是顺序。
突然很多卡点茅塞顿开,想清楚了很多道理。
上月,去福州,帮朋友梳理公司脉络。他们现在管理很混乱,连流程都没做好。
我深入了解了他的业务逻辑,和公司内人员情况,帮助着手制作了初版的流程。
在我看来,做流程就三步走:
一. 整理出所有执行动作的清单。
二. 把清单上的动作按照先后顺序关系串联起来。
三. 在整理的过程中,注意串联和并联事件,以及核心的接口问题。做好相关的文件资料。
有了流程,然后是分工。有了分工,然后是找指标,做绩效。
初步有了成效,各部门的工作得到了相应的优化。
在这之前,他们也有流程,也有部门架构,也有指标和绩效,为什么工作还这么混乱呢?
因为弄错了工作的顺序。
先是让各部门负责人自己整理工作内容,定好考核指标和绩效,然后再倒推流程该怎么做。
我也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公司刚搬到福州,人员大都新招,事情一团乱麻,怎么紧急怎么来。
但再急,弄错了顺序,就会留下隐患。合适时机还是要把该做的功课补上。
在这次流程整理中,也发生了较多的人员动荡。
先是人事要离职,公司的颜值担当。
我刚听到这个消息很可惜。当然,可惜的不是少了一个颜值门面,而是对方也算来公司最久的人。人事也是公司的核心人物,如果走了,会对公司氛围造成不少影响。
我问朋友怎么回事。他说,走就走吧。交代给她的几件事到现在都没完成,比如职级表,招聘的sop,几个月了到现在都没给。还总说自己杂事太多,不符合她的职业规划。
什么职业规划呢?人事美女一直期望朝更高一层的HRBP方向发展。当初来这里,觉得小公司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接触机会。因为公司刚搬来,人员不足,朋友同时让她兼任了行政的工作,负责处理水电报销等杂事。但对她工作不满意,到现在都没给她转正。
我觉得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是好事,至少有进取心。这很难得。动力决定了未来的高度。
我说我跟她聊一聊吧,看看她遇到了什么工作的困难。
我和人事来到小屋,问她为啥离职。
她说,还能有什么,钱不够多,做的事也不开心呗。
我说,据我所知,你现在的薪水相当于一个半岗位,和很多老员工齐平,超过许多新员工,如果以普通的人事专员来说,并不算太低吧。
她说,可是我进来说好的是做人事主管的啊。以主管的标准来看,就很低了。我拿着专员的工资,同时干着专员和主管的活,下面也不配一个助理,每天还要处理这么多的杂事,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我想要做的事。
我说,这里有个先后顺序问题。是先有了主管的能力,然后得到主管的职位和薪水,还是先成为主管,然后再做主管该做的事。我比较喜欢无限游戏里的一句话,强者并不是因为他是强者,所以能够打败敌人,而是因为打败了敌人,所以成为了强者。你现在每天做的都是一些最基础的专员工作,像招聘,就是在招聘网上聊天约面试,然后办理入离职,发工资等工具型工作。这些工作可替代性很强,我让财务也能做。如果有想法成为HRBP的话,为什么不主动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让公司看到你的价值,从而离不开你呢。
她抿着嘴,不说话。仍然愤愤不平,觉得公司在剥削她。

理念不通,无法可说。
人生如修行,修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过程。
成熟是什么?就是内在的秩序感和掌控感。
什么是秩序?秩序的核心也是顺序,是先后。
突然想起一本挺喜欢的小说《剑来》。主角陈平安其实就是一直在寻找自己的道。
小说世界里,儒家圣人给浩然天下制定了社会有序运行的规矩。其中礼圣的思想理念就是要讲秩序。第四位圣人陈平安的师父文圣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先后概念。
陈平安从弱小走向强大的修道之途,就是在行万里路,遇见各色各样的人事物中,不断修自己的心。
比如第一次远行途中,遇到一个为祸地方的红衣女鬼,残害了很多无辜的人。问该杀还是不该杀?
该杀。
但是,其人可恨,也很可怜。红衣女鬼之所以会做出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因为她生前受到过很多的不公待遇。有其因,所以死后化作厉鬼来报复。
前因是前因,不能因前因,原谅后来的罪恶。这里也是顺序和因果问题。一码归一码。
再有,一个名门子弟杀了一个得罪他的人,被杀的人是一个邪魔外道,也算为民除害了。问名门子弟这个行为是善是恶。
是恶。
因为对方的本心并不是除恶,而是先有了被得罪的恶念,觉得对方弱小可杀。后面才有判断对方是正是邪的念头。本心不对,不能因手段结果一样,就同样处理。

一理通,百理通。明白了顺序之理,好多事情就有了方向,更加高效。
最近一直在用滴答清单。清单的本质也是顺序,把事情罗列下来排个序而已。
原理很简单。时间水一样只朝着一个方向流淌。无论我们有多少事情要做,当下个体都只能做一件事。逻辑里的因果,if or也都只能依次判断选择。乃至思维导图,也无非就是上下前后的顺序而已。
前几天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营销模型工具,输入你的企业规模、需求,就可以用swot/pest/波特五力模型等,给你一份营销方案。
虽然还很傻瓜粗略,但这个思路没问题。我们企业的营销需求整理,也无非是找到一个个需求数据,再套用方法一项项逐个分析,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结论。
就是决策分枝树。
现在做的很不错的沉浸式教育风变人生设计,原理也是这样的顺序之理。给你模拟一个虚拟的人生,在一个个关口碰到一个个选择难题,每一个选择之后,就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人生的结果不就是一次次选择之后呈现的结果吗?
选择不就是流淌在时间河流上的一次次先后分枝吗?
知先后,可秩序。有秩序,可大道。
日更第124天
全网搜索唯一公号名:石人一只眼
关注我,免费邀请加入读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