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奇遇记
查看话题 >阳光,小提琴,我和意大利
我和意大利的缘分,冥冥之中大概17年就开始了吧。
那时候我根本没想到,有一天我还能来到意大利。能有机会看万神殿,看那个人人都想扔硬币进去,还能帮你实现梦想的水池。
一个来自意大利的不知名交响乐团
那一年,在一线漂泊了一年的我,不再羡慕城市生活,决定回家考公务员。
那一年我的小城是某一线城市扶贫攻坚对口帮扶的对象。年末了,为了让大家过上一个开心年,一线城市的大佬们决定给我们十八线小城送一场视听盛宴——一场意大利不知名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
算是 高雅艺术进民间吧。


那也是我这辈子,除了在电视上看老外的音乐会,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她们演奏的交响乐。乐团的指挥,乐手都是欧洲人。不过我猜想他们应该不是什么大名鼎鼎的交响乐团(要不然怎么会去我老家这种十八线小城····) 主办方是这么介绍他们的 :意大利爱乐乐团 ....
我忘不了指挥爷爷的开心,豁达,快乐。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开心和喜悦。那个时候我还不认识把古典音乐做成Party的 André Rieu, 现在回想一下,他的风格大概类似 André Rieu 。与其让大家都板着脸严肃地听乐手们认真演奏,他更想带着观众一起互动,一起和他感受音乐的美好。我永远忘不了他带着全场观众一起哼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的那个时刻。就像 André Rieu 有一次在自己的开场白里说的一句话:Musik bringt alle zusammen(音乐是可以凝聚所有人的)。
我和小提琴
中考后我爸看我考得还行,放暑假没啥安排,问过我想要什么。初三那会我很喜欢《金色琴弦》,也喜欢《交响情人梦》,天天看,于是脱口而出:“ 我要一把小提琴! ”
虽然后来我根本就没认真学....
现在想来我和小提琴的缘分还挺深的。 我的爷爷会拉小提琴,我妈妈也学过一段时间。
我的家乡曾经有过一个很有名的小提琴家叫马思聪,早年他远赴巴黎求学。估计在国内学小提琴的人都知道他吧……据说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后来不得已晚年去了美国。每一年我的家乡搞音乐活动,《思乡曲》就会被拉一次,我也算是听着这首曲子长大的了,这首曲子难度不小。因为他对新中国音乐做的贡献,家乡的剧院都是以他命名的。
我没想过自己日后还能和意呆利产生什么深刻的联系,上学时除了在湖北省博物馆里看过威尔第歌剧的展,知道几首意大利歌剧选段,没想过这辈子还有机会在意大利学小提琴。
毕业后, 我过上了两点一线的社畜的生活。年岁渐长,不过我和小提琴的缘分for some reason没有结束。
我还记得上飞机前我和妈妈讨论过“带小提琴吗?”那会我很害怕我的行李超额,但是我妈妈不这么觉得。她说“带吧,怕你无聊,有时间的话就可以拉一拉。”
我妈妈是对的。
现在回过头看, 喜欢一门乐器真的能让人生充满很多惊喜和乐趣。人的国籍有差异,但是音乐无国界。乐器给我带来了很多特别的体验。
飞机落地后,下飞机前,汉莎航空的中国空姐朝我微笑,问我:“是小提琴吗?”
我其实好开心,回答“是的!”
她朝我喊:“加油!”
21年的夏天我还看了《侧耳倾听》,男主从小就喜欢小提琴,他的梦想就是能来意大利学怎么做小提琴,以后当制作小提琴的师傅。
传说中意大利是小提琴的发源地,后面他真的来了意大利。
我的意大利老师
到欧洲后我一直有心想找小提琴老师,好继续我荒废的小提琴。在德语区呆了一段时间发现德语区民众对管乐(Blasmusik)的热情远超弦乐,基本上每个地区都有管乐协会(一般他们会取名 Frohsinn +地名),还有青少年团队,中年团队…,几乎每个村里都会有一帮人会这种管乐的。
但就是没见到有谁是会小提琴的,后面久而久之我就随缘了。
那是三月一个寒冷的下午, 第二学期的课很多明显不如第一学期有趣。 下课后我浑浑噩噩走去超市买面包。超市门口有两个人一男一女在拉duet。相比一般街头艺人,她们带着乐谱,没拉一味迎合大众的流行音乐,却是古典乐。 她们带着琴架,琴架上架着厚厚的谱子。
买完了面包我顺便靠着超市对面的墙看他们表演。
拉完了一首,我仿佛野田妹上身,给他们鼓掌 :“Brovo!”
女小提琴手注意到了我,朝我的方向跟我说 谢谢! 接着她们就开始换谱子,我趁着她们换谱子的间隙,一个快步小跑上去问女小提琴手:Parli Ingelese?(你说英语吗?) 她:English?yes!接着我就问:你教小提琴吗?我想找人教我!她回复我:“ I am violin teacher”
于是我超开心的和她交换了联系方式。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重拾我的小提琴。
第一次去上课之前,老师就告诉我。“Music doesn't feed your pocket, it feeds your soul”
她的父母来自卡拉布里大区, 熟悉意大利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经济不咋地,是全国平均工资最低的地方。她的父母很早就北上打工了。她从小就在北意出生长大。
我的老师,她很小的时候就学小提琴了。一路学到研究生毕业。我猜想,大概她是街头艺人里学历最好的吧。毕竟,有多少个音乐学院的学生会选择当街头艺人呢?
毕业之后她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
她和我说,就音乐这个特殊的行业,在意大利没有人乐意让自己的儿女当成专业学,除非是孩子真的喜欢。
我很疑惑,就说:"意大利这么多past glory, 歌剧,普契尼威尔第,古典音乐家....."
她却说:“we have lots of bread, but we don't have teeth...(我们有很多面包,可我们却没有牙齿)....”
她告诉我毕业这么多年她什么工作都尝试过,卖过化妆品,当过售货员,当过小学老师,有时候也去幼儿园打零工帮忙看孩子,也坐办公室当秘书,但很遗憾,这些都不是她想做的工作。
她没有从这些工作中得到满足感,也没有在这些工作里获得快乐。
即便是如此,我还是决定问她:
“学了这么多年小提琴,但是这么难找工作,你后悔吗?后悔自己选了这条路吗?”
她坚定地说:
“ 并不,我依然热爱小提琴。我也不后悔我走了这条路”。
她告诉我 遇见我之前她面试了一个艺术高中的小提琴老师。她告诉我她很喜欢这份工作。
她曾经和我提过,因为学了小提琴不容易找工作,这么多年断断续续地一直工作没有稳定下来,男友从一开始的不理解,渐渐地变成不再支持她去做她喜欢的事。后面变得开始也随大流,奚落她的梦想,说她学了个"没用的东西"。
即便是经历了多年爱情长跑,订了婚,最终她也毅然决然选择了分手。
后来她因为工作原因越来越忙,我也因为学业原因没办法继续上课了。
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我有点沮丧。觉得学了那么久感觉没有明显的质变,就闷闷不乐的跟老师说,我感觉我没进步。
老师一听,她察觉到了什么就干脆不上课了。开始给我讲大道理。
“你的心态太亚洲了…”
“做一件事,不是因为你能得到什么,而且因为你喜欢这件事,所以你去做这件事。”
说罢老师找了一支笔,给我画起了"the progress of learning"一边画一边给我解释。

“ 无论学什么,学习从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更像是波浪式起伏上升。”
她继续跟我解释:
每一个学习阶段,都会有低谷。但这个低谷,并不一定代表你在退步。大部分低谷其实和之前的阶段水平是一样的,只是的这个低谷更是一个瓶颈,但它其实比第一阶段是进步的。如果你突破了瓶颈,那你就会继续进步。
意大利和古典音乐
去小提琴老师家上完第一堂课回程的路上, 班上意大利小哥就在班群里提议大家一起去看看我们帕多瓦音乐学院的演出了。
意大利小哥是热那亚的,他很平静地和我说起,他的同乡是帕格尼尼。会小提琴的人都知道这个是大神级别的小提琴手。这辈子我要是能拉他的音乐,怕是做梦我都能笑醒了。
那场演出是巴赫BWV 1052-1069 的节选。除了指挥是学院的教授,其余都是学生。相比一般的管弦乐团,特别的地方是他们用了羽键钢琴。大概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接近古时候的音乐吧。我知道这个钢琴,但是大多时候都是在博物馆。这次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正式表演的场合使用的。

有一段我还挺喜欢的,BWV 1057是教授带领着整个乐团,和另外一个学生一起吹长笛。
以前我也学过巴赫,学过平均律,也学过一些基础的东西。但就是感觉很无聊很枯燥,根本不懂也理解不了。虽然懂行的人都说听懂了巴赫你的数学大概率不会差。但是我是数学一直都不咋地甚至吊车尾的那类人。😂
很神奇的是那天晚上过后我再也不觉得巴赫的音乐枯燥了,有时候早上醒来脑海里都是巴赫的音乐在回荡。。
第二学期的课程我得和宗教打不少交道。有一天我和老师说起维瓦尔第是威尼斯的,他是圣马可教堂的小提琴手。老师说“害,那个时候的音乐家哪个不是给教堂打工的"。

其实我连小镇做题家都不是。从小到大我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普通学生。
大学毕业后再找一份平平无奇的工作。
工作后因为工作地点就在广州大学城的缘故,经常去广州大学城里的星海音乐学院蹭学生的汇报表演。我在的那会还不需要门票, 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有时候下班后就去音乐厅,听声乐系的学生唱歌剧。
音乐学院之间经常也有和欧洲院校的学术交流,有时候我也有机会看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表演,看捷克的教授吹双簧。记得有一年还和一个豆瓣上认识的长腿欧巴一起去看他们的阿卡贝拉。后来即便是换了工作我还是不惜搭了一个小时地铁去看她们演的妈妈咪呀音乐剧(虽然是中文版的)。
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16年的新年音乐晚会。

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亲眼看交响乐团的演出。表演的礼堂里早就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我当然没有找到位置,就干脆随着大流站在门口人挤人地看完了整场演出。
那天的演出很震撼,也是第一次,我明白为什么《交响情人梦》里的千秋真一就算是晕机还是那么向往有朝一日能到欧洲学指挥了。
纵使我不是指挥系的学生,来欧洲,就是我人生中的pilgrimage(朝圣)。
小时候受的古典音乐教育没有付诸一炬,就算是一把年纪了,我还是喜欢。
如果说,面对人生低谷我有什么对抗这些低谷,大概就是我一直对音乐的喜爱吧。
焦虑的时候有音乐的陪伴永远是很开心快乐的一件事。
Music doesn't feed my pocket, it feeds my soul.
© 本文版权归 SilenzioBlu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