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
又到了麦收的季节。
机器轰鸣,两三天,地里的小麦便已收割完毕。
而在几十年前,麦收时节,要持续一到两周:割麦、脱粒、晾晒、耕地、播种……
那个时候,有两个星期的麦收假,老师要回家收麦,学生也要帮家里收麦,一年中大部分口粮,都在这两周时间内兑现,自然是无比重要。
但对我个人而言,对于麦收假,充满了恐惧,因为要干活。
割麦子是辛苦活,几镰刀下去,浑身已经湿透,还经常不小心把手割破,割完之后鼻孔都是黑的,最可怕的是,我对很多农作物的茎秆过敏,浑身长满了小豆豆,晚上痒得难以入睡,挠破之后,痒暂时解除,但浑身伤痕累累。
当时也试着吃过药,但没有任何作用,后来父母实在不忍心,就不让我下地割麦了,在家照看弟弟,做饭。
麦收带来的, 也不全部是痛苦的回忆,也有甜蜜,比如割完麦之后,父母都会买一瓶橘子汽水,回家兑水喝,还有一种叫香槟的饮料,貌似里面还是有点酒精的,有一次喝多了,躺在床上动不了,大人都说我喝醉了。
还有一种快乐,是在麦秸垛上跳来跳去,晚上躺在上面看繁星点点,麦秸上还有白天的余温,心里却盘算着如果狼来了,会不会爬到上面——大人喜欢讲他们遇到狼的经历,但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
后来过了很多年,高考从7月改到6月,正好在麦收时节。
对于学生来说,寒窗苦读12年,高考季 也是收获的季节,只不过大家的收成不一样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高考时间更改,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麦收的记忆,都已经逐渐远去。
有个朋友,生日是6月7日,高考第一天。
所以每到这一天,都会给她发信息祝贺。
后来发现一个非常有有意思的现象:连续四五年,6月7日这一天,都在外面拍摄:有一年在贵州晴隆、有一年在江苏淮安、今年在山东济宁……
冥冥之中,麦收季的忙碌,成为逃不开的宿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