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超市不是卖丧葬用品的
多年前,我还年轻能熬,而天堂超市还是个接地气的小店。说接地气,只是形容环境,经营理念可一点儿都不土,反而相当时尚。
天堂超市最早的一家店开在工体东路路口,京客隆三里屯店(那个时候大概还叫蓝桥)后身,比现在的那家店靠南一些,在三里屯成群的酒吧和工体西路成群的夜店中间,是个让人可以稍微喘息一下地方。
天堂超市面积也就三四十平,进门右手边是一排靠墙的玻璃门冰箱,想喝啥可以自己打开门拿,然后到前面正对着门的收银台结账,所以称为“超市”。进门左手边的半间店面,被架高出一个夹层,放上几个桌子椅子,焊上栏杆和楼梯就变成了“堂饮”区。只是层高不太够,上去得弓着腰才能走到座位。
现在很多酒吧,特别是主营啤酒的那些,经常是这种模式。但当年的天堂超市,开创了帝都卖酒先河。不需要怯生生和bar tender小哥点单,也不需要记住一堆不同的品种,只需要打开冰箱,拿出一瓶来仔细观察,放回去,再拿起另一瓶,直到把冰箱里所有品种都摸个遍,再从里面选择一个最投缘的。买酒既可以像相亲一样千挑万选,也可以像买菜一样随心所欲。
那个时候天堂超市的老外特别多,但店家也不搞什么芝士拼盘萨拉米,到是有时候会在店门口摆上两大盆花毛一体。
左侧最里面的角落是一个永远不够用的厕所,门口的队甚至能从楼梯排到夹层。等在外面的人也不烦躁,只是开心的聊着,不时听到紧闭的隔间里传出呕吐的声音或其他奇怪的声音。经常一个被久久占据的隔间门打开,会亲亲热热走出两个人。
后来好多年不常去了。再后来天堂超市关了拆了,隔一段时间和距离又重开。重开后去过一次,还是自己开冰箱拿酒,但已经配上了超市里的购物篮。店里空间变大了很多,配上了大大的木桌长凳,还开始播放起了热闹的背景音乐。但我记忆中始终回想起原来的天堂超市,深夜惨白的灯光,疲惫的客人,和自在的灵魂。
-
Momo虎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2-28 22: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