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 Without Huangshan

最初的起点 · 黄山
原本计划和几年未见的大学好友元子相约端午爬黄山,然而连续的阴雨天却令人有些心凉,于是改去山西寻访古建,临行前才得知山西的部分景点因为疫情索性不接待省外游客,于是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前往黄山(脚下的古村)。
虽说下雨天对出行和摄影而言不太方便,但是江南的城市的确需要一些阴雨氛围的衬托,尤其是在这四处粉墙黛瓦的徽州地区。还未下高铁,就已瞥见窗外的雨雾萦绕在马头墙和山峦之间,每一帧都算得上是信笔涂鸦的江南水墨画。

(文末附详细行程表及预算开支)
古今小资胜地 · 屯溪
第一天下午我和元子俩人在屯溪老街汇合,把背包扔在老街青年旅舍后就前往新安江边的临江一楼饭店品尝当地的臭鳜鱼和毛豆腐。屯溪老街起源于宋代,全长一千多米,街上仍保留着部分徽派雕花建筑。因为疫情,街上的各种铺子基本都已关闭,可能走上百米才能偶遇一家仍在维持生计的店铺,原本喧闹的老街如今几乎看不到几个游客。

向西走出老街,穿过始建于明代的镇海桥,就能看到黎阳in巷的入口。这片街区可以说是徽派古建与现代商业的碰撞,主街上保留了几栋老宅,巷子里隐藏着不少精致的咖啡厅和酒吧,当地人常去的临江一楼饭店也在这里。


解暑枫林秘境·西溪南
由于疫情汽车客运站前往各个古村的班车很多都被取消,因此第二天我们直接打车前往比较近的几个古村。西溪南古村距离高铁站很近,同时也是一个免费的景区,如果不去屯溪老街和黎阳in巷参观的话可以考虑把这里作为古村落之行的第一站。


从西溪南停车场下车后经过一座没有护栏的平板桥,穿过一片树荫,就算正式踏入了西溪南古村的秘境之中。穿过村子的丰乐河两旁生长着茂密的枫树林,夏天在河边漫步真的非常解暑,甚至让人想直接脱了鞋溜进河里抓鱼。


徽派古建博物馆·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将徽州明清时期各个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古建筑搬迁与此集中展示,是一个大型的古建筑博物馆。从西溪南打车到潜口民宅大约需要15分钟左右,民宅免费参观,但是由于建筑多是搬迁至此,总体布局上并没有什么考究,只能将建筑当成一个个展品去看待。


小桥流水人家·唐模
起初想一同游览呈坎和唐模两个村子,然而呈坎村高额的门票价格(107元)有些令人咋舌,于是我们直接预订了唐模的法国家庭旅馆(入住可以免门票)。
虽然名称带有“法国”俩字,然而旅馆本身的风格与法国毫无关系,只是运营模式上参照法国的家庭旅馆。旅馆本身环境清幽,每栋古宅都都有一个雅致的内院。入住当天因为停电,我们偶遇了一次庭院里的“烛光晚餐”。

村子依檀溪而建,水口处有一座始建于清初的檀干园,园中模拟西湖的景致修建亭台楼阁,可能因为规模过小,游览没有感受到小西湖景致的精妙之处。园外古官道上的兄弟翰林牌坊和八角石亭是清代唐模文人雅士的逗留之所,园内的镜亭还藏有北宋至明代各大书法家的碑刻,可惜参观时镜亭并未开放。

朔溪而上,在村中心位置能看到一座少见的双拱廊桥——高阳桥,此桥与许村的高阳廊桥同名,而且同为双拱廊桥,之后在许村游览时得知唐模的翰林兄弟许承宣与许承家均出自许村,因而猜测唐模的这座桥也是仿照许村高阳廊桥的形制而建,但是从内部空间看它却更像是一间供奉的庙宇(许村的高阳廊桥内供奉观音像),西侧放着一张八仙桌,上方挂着一块牌匾,面向东侧开有窗洞,能看到窗外檀溪以及两岸廊亭的景致。


匿于寻常百姓家·昌溪
从歙县汽车站坐巴士可以抵达昌溪村的入口——昌溪大桥。原本昌源河上还有两座百年木桥,雨季为了防止木桥被冲毁,村民将木桥一块块拆下,雨季过后又会重新装上,所以当时我们只看到了指示牌上木桥的位置标记,而河上却空空如也。
走过昌溪大桥进入村子,周边的环境并没有给人一种置身景点的状态,甚至感受不到古村的“古”,如果不是村口矗立着饱经风霜的景区指示牌,大多数游客可能会产生打道回府的念头。

沿着柏油马路往村子深处走,路面铺地逐渐换成了青石板,两旁崭新的白墙也逐渐带上了斑驳的纹理。村里的几个老人聚集在员公支祠(清代,第七批国保)前的凉亭内唠嗑,到了饭点,又都拿上碗筷坐在太湖祠(明代,第八批国保,朱元璋亲笔题匾)前的台阶上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在巷子里转悠,还能遇上元代的忠烈庙,宋代酒肆茶楼,南北朝时期的三眼井,以及诸多在文革时期被破坏的时代印记。



昌溪的上村(昌溪大桥以北)以吴姓为望族,太湖祠就是一座吴姓宗祠,沿着溪水向下则是周氏家族的聚居地——周邦头。下游的周氏宗祠始建于清朝,是第七批国保,在附近参观时我们碰巧遇到一位同坐一辆巴士的当地老人,在得知我们游客的身份后他帮我们联系到了周氏宗祠的族长,之后族长带我们进入祠堂内部并且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周氏家族的兴衰史。


昌溪附近的石潭村是一个著名的摄影基地,从石潭驾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到达下汰村的观景点,可以看到河水蜿蜒绕过整个村子,如果是春季加上油菜花的点缀,那这里就是全国各类摄影大赛的孵化地。可惜我们在早晨前往参观时整个村子都被浓厚的白雾笼罩着。



国保院士孵化地·许村
许村一共有15处古建筑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村总共出过5位院士。
乘坐歙县的931路公交可以直接到达许村村口,而我们直接坐到了公交终点站,也就是许村中心的位置(整个许村的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在村里为数不多的酒店——西溪云庄吃过午餐后,托酒店联系了一位当地向导,便开始了许村的古建大赏。

从西溪云庄出来后走几分钟就到了许村最具标志性的景观区域——高阳廊桥,双寿承恩坊,大观亭以及五马坊。“高阳”意味着正午的太阳,廊桥内供奉着观音像,坐南朝北,北侧开有圆形窗洞,面向许村最美的景观,引入佛光。

双寿承恩坊建于明隆庆二年,为大学士许国向朝廷进谏为其义父义母许世积、宋氏德容夫妇两位高寿老人立坊,牌坊虽有些被风化,但仍能看出其精美细致的雕刻,牌坊上的五狮象征着五世,意味着两位老人的高寿。

大观亭也称八角亭,内部有街道穿过,街道两向与另外六面的窗雕形成八卦格局,天花板和大梁均饰有包袱锦彩绘。参观时一位老人家正躺在亭内的长凳上酣睡,这些国保和村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并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五马”意味着五品官员,五马坊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用以旌表明洪武年间的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牌坊上的第一、三只脊兽为鳌鱼,象征着独占鳌头,而第二只脊兽哺鸡兽则是明朝初期建筑的重要特征,象征纳吉迎祥(然而前两年这只哺鸡兽尾巴突然断掉了…)。


我们到达许村时其实景区并未正式营业,向导拿着一串钥匙带着我们打开了一座又一座国保的大门,生动地讲解这里的历史变迁以及以及背后的人物故事,这种体验真的蛮令人沉醉。


详细行程表及预算(人均1000以内)
⬇⬇⬇



文案 | WN
摄影 | WN
Full Screen 系列
vol.1 old architectures

vol.2modernarchitectures

vol.3plants

vol.4 landscape

欧洲建筑之旅系列






往期原创推文:
随遇而安 | 西南边陲
——

© 本文版权归 NWMNNWMMNW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