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之小议关羽:被神化的三国志英雄
说起关羽,作为中国的老百姓对于他的英雄事迹肯定是脍炙人口,今天葡萄就根据史实来说说这位威震四海的三国英雄。
关羽的生年、父母的名字与出生日期皆不明,其家庭情况在史书中也无记载。他的字其实不是云长,而是长生。在关羽出生的的东汉末年,借幼帝登基而掌权的外戚和推翻外戚和干预朝政的宦官造成了政局的混乱。靠符水治病的张角创建了太平道,在穷困潦倒的农民中以这宗教结社为寄托的人不在少数。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率众起义,史称“黄巾起义”。关羽的逃亡便发生在这种混乱的社会背景之下。
关羽在涿郡遇到了自称汉室后裔的刘备,并下定决心与之一道同这乱世抗争到底,然而,刘备出身于下层社会,以编草鞋、卖草席为生。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关羽所为之效力的刘备,可以说是一位在不利条件下白手起家的英雄,但是关羽一直视刘备为君主和兄长,一生都没有背弃刘备,直至最后战死沙场。
我们这儿来讨论一下关羽的勇武和忠义。
1.论关羽的勇武:《三国演义》里“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其实是罗贯中杜撰的,按照史书来讲斩杀华雄的是孙坚或者是孙坚的部下。而在200年的官渡前哨战中,河北名将颜良率军包围白马城,曹操亲自率军来解白马之围,任命关羽、张辽为先锋。关羽突袭颜良部,斩颜良于阵前,从容而归。而后文丑也被曹军斩杀,至于是否是关羽所杀,就不得而知了。颜良是河北公认的名将,能斩杀颜良,可以反映出关羽的武艺还是非常出众的。另外在刘备据有蜀地之后,为了从曹操手中夺取长安而向汉中进军。同年,关羽包围了守卫荆州北部樊城的曹仁。曹操相继派遣于禁、庞德前来救援都被关羽击败,为此曹操开始认真规划迁都的事宜。由此可见关羽之勇武对于曹操的震慑力。在三国的历史中,关羽被两大枭雄刘备和曹操所看重,曹操一直想把关羽招致麾下,刘备入蜀后也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可见曹操和刘备都认为关羽是可以胜任独挡一面的大将,是有出色的治军的能力。
2.论关羽的忠义:曹操在徐州会战中击败刘备后,关羽被曹军擒获,被迫投降曹操,然而在官渡之战立功得知刘备信息之后,关羽就离开了曹操,踏上了千里寻兄的道路。《演义》里盛赞关羽回归“汉”(即刘备)之“义”,是因为在三国时代乃至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君主失势仍不弃之而去、不顾新主优待仍归于原主的事例是非常罕见的。曹操试图留住关羽的计策并非只有厚施恩惠,最卑鄙的是曹操为关羽布下美人计的陷阱,企图让关羽无法回到刘备的身边。对此,关羽的应对方法是“秉烛达旦”。在关羽投降之后前往许都的途中,曹操将刘备的两位夫人与关羽置于同一房间内。面对曹操的计策,关羽毫不动摇,而是在门外站立一夜,表现了遵守约定之义。此段记载于《通鉴总论》中,其中有“秉烛以达旦,乃云之大节”的字句,也可以说是有史书作为依据的,可见关羽是有大忠大义之人。
最后说一下陈寿对关羽的评价:《三国志》中《关羽传》只有短短的953字,不过陈寿已经很郑重地对待关羽了,因为同卷的《赵云传》只有246个字,武将所占的篇幅大概就是如此。《三国志》评语中所述“羽刚而自矜”的同时开始揭示关羽失败的原因。关羽对兵士态度很温和,但对文士则傲慢骄矜,不信任部下糜芳和傅士仁,由此被孙权离间,遭到曹操和孙权的两面夹击,最终战死。
在葡萄的心目中,关羽应该算是一名乱世英雄,勇武过人,忠肝义胆,堪称大将之才,然而在史书中他最后兵败被杀,结局凄惨。只能说关羽作为武将缺乏优秀的政治头脑,没有完全遵循诸葛亮的联吴抗曹的基本政策,“大意”失荆州,最终兵败被杀,可悲可叹哉!~~~
注:本文主要参考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刘艳所著的《关羽传》和渡边义浩所著的《关羽:神化的三国志英雄》,由于本人的学识和能力的有限,就只写这点篇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