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任务拖延了34天,通宵完成后,我的思考是什么

目标
4月25日,接到初始任务,当天C任务完成一半。
5月6日,C任务完成另外一半。
5月8日,进行下一个B任务。当日返程。
第三天,疫情封锁,居家开始。我的两个任务开始计时,这一刻乃至现在,我的目标是迅速而相对完善地完成两个工作任务。
列出事实
17日,B任务完成1/3,即停笔。其实可以写下去的,过程一开始痛苦值为7,但越写越进入状态。外部原因打断,失去动力。6月7日即周二下班前完成,并打印出来交给领导审阅。历时近4小时。痛苦值7,不在状态,觉得写得不好。长时间没有谋篇布局写正经东西,生疏,脑筋生锈感明显。
A任务一直未开始。一个月的时间里,被询问到催促7次, 为此上自习室3次,前两次自习均未开始,最后一次,即昨天通宵完成;周末到单位加班打算完成3次,一次未开始,下载电影看剧看B站,就是无法开始。越来越焦虑,抑郁,拖延,周末一边陪伴孩子一边焦虑,上班时候担忧再次被询问无法回答焦虑羞愧。这种感觉在后半个月时间愈演愈烈。这种感觉或者说情形很久很久不曾有过了。对任务的畏难抗拒乃至说连打开文件都不想打开,此种情况起码5年以上没有发生了。周一,原计划周五完成的一天未写,周六爸爸来市里,接娃聚会,晚上打算通宵,未写,一直焦虑到周一。上午接到语音,未接,不客气的语气通知DDL 。羞愧至极。原本打算去单位写,决定去自习室。送娃到园后,上午11点到位。拖拖拉拉,无法开始,头疼。一直到
打开空白文档,记下这样的话:
写下上述这段话是在18点,之后又看公众号,刷豆瓣种种到8点决定出去吃饭。水煮肉片套餐到8点半。回来继续刷网页拼多多间或焦虑思考谋篇布局到23点,开始又写了一页的今年计划0点30分开始写第一部分并分块。至此,我的拖延算是告一段落。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通宵了,脑筋锈但是又很亢奋,没有一直享受的下笔有如神助的感觉。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憋,似乎不会写字了,第一部分用了将近4个小时。时间彷佛锈住了,眼睁睁地一分一秒过去。但现在回看,算是自己满意的段落。
从4点到8点,我几乎是在已经半放弃的状态下,完成了另外三分之二多的篇幅,并完成了标题和开头结尾,并且在8点04分上班之前发送了过去。
综上,整个文章从构思到写作一共10个小时。这在我过去的写作生涯中是极为罕见的。并且,关键在于,过程极为痛苦,几近恶心崩溃。是死磕着完成的。
分析原因
1.育儿的辛苦。家庭的负担带娃过程中的情绪暴躁焦虑与之带来的过度思虑,让我的大脑几乎处于超负荷状态。一段时间以来,失眠头疼不知快乐为何物。自己以为是情绪平静,但是慢慢觉察到这种状态似乎不是很正常,因我总是感觉疲惫,对工作和生活疲于应付,一有空闲只想看剧不想读书不想完成任务,看剧也无法专心,我想大概是因为精力不足吧。我的身体不足以应付又想逃避躲起来了。我必须要自救。
2.工作当中发生的人和事,乃至TD事件,让我对文字对工作甚至过去曾经相信的为之破碎。当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变成了谋生工具,这样也是一种悲哀的必然。
3.视角返回到两个任务本身,任务A因为有同事在,全程我几乎不在状态,思路跟不上,开始前没有主动思考,更像是去郊县一日游的浑浑噩噩。一般来说,通常在C任务结束后或者当时,对于如何下笔骨架搭建我已经是了然在胸的。但是这次不同,非常不同,全程懵懂,所以这个结果其实是可以预见的。任务BC的过程中我一度也觉得吃力,但是节奏还是我来掌控的,对于手头素材的多少也心中有数。但是任务A不同,不在线。我对与人交往不适。很无奈,但,这目前看来甚至在我的人生里,这是一个事实。
4.对于时间缺乏实感。这一次的拖延乃至完成过程,让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不再年轻了。
而更让我觉得恐惧的是,我似乎失去了对文字的敏感和驾驭能力。我,变得笨了。如果失去了对文字的感知力,我将变得一无是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长时间对于文字工作的轻视,懒惰于思考,态度的不认真,而这又哪是仅仅和文字有关?
制定对策
1。认真对待每一次工作任务。认真认真。
2。重新学习写作。
3。归纳总结模板。骨架和肉,结构实骨头,文字是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走心的积累,远非一日一夜。
4。提前列入todolist,提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