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芝:没有灵魂的美女没有未来
在《甄嬛传》中,颂芝曾担任华妃的贴身侍女,因为在皇上面前刻意表现,又有几分姿色,再加上当时年氏一族地位不够稳固,华妃不情愿地把颂芝引荐给了皇上,于是颂芝一跃成为芝答应。
纵观颂芝的职场履历,实在是太过于仓促潦草。
被晋封为答应,受到皇上特殊恩宠,但时间持续太短,就随着华妃的倒台而烟消云散了。
像是璀璨烟花,刚刚绽放完,就成了灰烬。
和其他人短暂的职场经历不同,颂芝的职场理念,还是过于简单草率了。明明自己已经成了正经的主子,却还是一副奴才的样子,依附在华妃的脚下,一切以华妃的喜怒哀乐为先,严重缺乏个人主见。
或许皇上和甄嬛还曾把颂芝作为重点假想敌,花大气力防备,但事实证明,这样想真的有些“抬举”她了。
颂芝的工作理念,已是再简单不过。即使成为答应,她还是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亲力亲为服侍华妃。她就这样紧紧抱着华妃的大腿,不做他想。她一生的终极目标,或许就是找个舒服的姿势,卧倒在年氏一族的大树下乘凉。
但她忽略了一件事,忠诚是个很好的品质,但要看准了对象。
就像是我们身边大部分人,只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朝九晚五,有保障就好;并没有更多的野心。运气好的话,还有不断升迁的机会,这样就够了。
颂芝是有些聪明在身上的,但她那些充其量只是小聪明,缺少了大格局。
她的小聪明,也仅仅局限于自己略通医理,在皇上面前轻声细语,做小鸟依人状博取皇上欢心。
她永远不会像甄嬛那样,和皇上从诗词歌赋谈到理想人生,从朝堂政事谈到历史规律和世道人心。
她也没有像曹贵人那样,有一种大巧若拙的聪慧,遇事一点就透,别人还没有感受到的朝政风向和后宫势头,她就已经提前感知,并为自己后期的生活作出合理规划和选择。
说到底,颂芝是一个缺乏主见、没有远见的人。
香港作家亦舒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印度墨》,里面的女主人公刘印子,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但她的感情世界并不如意,人生并没有经营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美则美矣,毫无灵魂。作者给出这样的评论。
所以,脑子是好东西,要多用才行。
最近读理财类书籍《穷爸爸,富爸爸》,被里面的理念吸引。
书中写道,穷爸爸不喜欢冒险,富爸爸把风险当作机遇。穷爸爸只想努力经营自己以便找到很好的工作过好余生,富爸爸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让像穷爸爸这样的人能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像穷爸爸这样的人,空有一点小本事,便嚷嚷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以为进入编制内或领到了大厂的入场券,就触摸到了职场的天花板,维持着莫名独特的优越感。
别人在风雨拼搏的时候,他们躲进小楼成一统,喝茶摸鱼,兀自优雅。
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编制内也没有铁饭碗,大厂也会裁员,当职场寒冬来临时,他们并没有准备好御寒的衣服和食物。
不必五十步笑百步,我们看颂芝太傻气,颂芝看我们亦如是。
以下这些想法,或许对颂芝这样的女子,有些启发。
一是要有长远的职业规划。
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是稳固不倒的,尤其是像华妃这样的大树。因为大树更容易招风。
即使谨慎周密、运筹帷幄如甄嬛,依旧难逃被整的命运(链接)。
既然从侍女升级为答应,既然迈出了第一步,颂芝应该学会提前规划一下自己的职场路径。即使后来华妃倒台,她也不至于输得太惨。
二是要有宽阔的眼界和格局。
甄嬛被贬到蓬莱洲思过,很明显就是皇上和甄嬛之间做给其他人看的一场戏。
皇后都觉察出了有些不对劲,安排安陵容去陪同。
颂芝和华妃还是看不出来,只会被表面的事实所影响,还嘲笑甄嬛不自量力。
人生很多事情,不仅是要用眼看,更是要用心感受。不要只限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要从全局全域看问题。
颂芝也不是没有优点,她的优点就是忠诚。无论华妃做了多少坏事,她都是不离不弃守护在身边。
如果颂芝的人生定位就是做一个忠仆,我们也无可厚非。如果她急于上位仅仅是为了稳固华妃在后宫的地位,壮大实力,我们就能理解了她的初衷。
就像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说过的那样,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 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我们想要批评颂芝的时候,或许也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颂芝原本就没有这么阔达的胸襟,也没有生逢更好的时代。
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颂芝的快乐,或许是坐井观天的快乐。我们可以说她渺小,但又不能否定她的快乐。
只是希望从她的履历,得到一些人生的启发,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