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过往的分手或离开的经历里收获了什么经验?
查看话题 >《吉巴罗》导演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爱会让人变得更好吗?

动画导演Alberto Mielgo(阿尔贝托·米尔戈)的名字远没有他的作品响亮。
从“爱,死亡,机器人”第一季的《证人》,到Disney经典IP《蜘蛛侠:平行宇宙》,再到“爱死机”第三季中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吉巴罗》,Alberto Mielgo的动画带有一种锋利的美感,像是没有身份的人游走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带领我们目睹一个个发生在两个世界缝隙之间的故事。

▲《证人》|Alberto Mielgo
《吉巴罗》所描述的塞壬海妖与聋人武士的故事无疑是成功的。如果从爱情角度来看《吉巴罗》,这是一个充满误解的crush:身怀宝藏的海妖以为聋人武士是不被财富遮望眼的真心爱人,却不知他只是因为残疾而没有听到她充满媚惑的歌声;聋人武士以为海妖是予取予求的移动金山,却看不见被剥光金色鳞片的她冒着鲜血的一颗心。

▲《吉巴罗》|Alberto Mielgo
用Alberto Mielgo的话说:
“他们最终都成为了最糟糕的自己。
他们没有学到什么教训。他们都输了。”
They both end up being the worst versions of themselves. And there is no lesson that they learn. They both lose.
《吉巴罗》的成功要素之一在于它能够被多维解读。在反殖民主义、反拜金主义和暗黑美学的争论之中,爱情看起来是矫情而又无关紧要的一部分。
然而,Alberto Mielgo正是凭借一部讲述“爱是什么”的动画短片,赢得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它就是《雨刷器》(The Windsheld Wiper)。
,时长14:53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动画开篇,一个坐在咖啡馆的中年男人,他独自抽着烟,听着帘幕外男男女女的对话,对着镜头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爱是什么?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短片里接下来的13分钟,呈现了无数种爱情的模样:
坐在沙滩上等落日的年轻恋人、在日本桥约会的甜蜜情侣;在公园里偶遇的写生画家,站在天台上的绝望少女……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从最初因相互吸引结合,到最终因死亡而分离,Mielgo在一段段回忆性和开放式的场景中,展示着由当代社会语境所定义的爱情。
这些爱情犹如夏日的一场急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阳光一晒,地上干得仿佛无事发生。
最让人唏嘘的有两处场景。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超市里,两个青年男女默契地拿起同一牌子的饮料: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他们目不转睛地玩着同一款社交软件,左滑滑、右探探。直到他们彼此的视线分别落在屏幕中一个戴眼镜的时尚帅哥,和酷酷的纹身女孩。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他们给彼此点了赞,结果显示配对成功。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然而,当系统询问是否开启聊天时,他们犹豫了,一边走开,一边开始更疯狂的线上配对。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如果此刻他们肯抬头,就会发现在网络上所点赞的心仪对象,就站在自己面前50公分处。
另一处场景发生在地球之外。
翱翔于星际的通讯卫星,24小时工作不停歇。
它沉默地显示着对话框两边的文字。这是一场“谁认真谁就输了”的游戏,一边是坠入爱河的真诚,一边是故作轻松的闪躲: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省略号化作散场的静默,它如雨般滴落,一滴借着一滴。它逐渐凝结在头脑的屋檐上,然后滴落到下面的池子里。
每一个瞬间,都是丝丝缕缕、毫无来由的情绪,偶然相遇的中心。
某种程度上,《雨刷器》中呈现的一个个有关爱的碎片都是Mielgo非常私人的想象:
“有时候你坠入爱河它是成功的,有时你会失败。有时候人际关系不起作用,有时候却起作用了,但你永远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爱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一种痴迷。
这很有趣,因为我认为爱是有语境的。它是基于你坠入爱河时周围的一切。所以,与其说是人本身,其实爱和你周围的一切息息相关。”
这样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动画短片,为何取名为《雨刷器》?
这是Mielgo在阅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海浪》时引发的灵感:
“它(小说)有一种海浪的韵律,潮涨潮落、起起伏伏。这让我联想到了雨刷器的重复性动作,仿佛在擦拭一种场景、一种记忆。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事实上,我们总是无法给爱下定义,因为它原本就很难定义的东西。所以,打个比方,我想要做的就是展示落在挡风玻璃上的水珠,它们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图案,然后你擦拭它,整个窗户又干净了,但一直下雨,每次水珠形成的图案都不尽相同。就像每次人们产生的爱情冲动,看起来相似,但实则不同。这就是《雨刷器》这部电影的意义,为那些曾经存在却已消失不见的情感关系,保留一份自我表达的空间。”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人身上有一种自然主义,一开始因心动而脸红的时候,常常会开始自言自语。这是一种从Mielgo的父母身上传递下来的朴素爱情:
“我的父母比我大很多,我出生在我父亲50岁,母亲46岁的时候。当时,他们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家庭、成长强大的家庭和承诺的基础上的。
而现在的价值观和期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人们更关心他们自己,他们自己的事业,以及他们作为一个个体的成长。所以我现在正处于我想探索当今的关系和爱情是如何运作的,而不是从生物学或哲学上讲爱情是什么。更像是,什么是社会性的爱。我想这么做是因为动画是我的手艺,也是我所知道的最好的东西。我想用我最好的工具来探索我特别感兴趣的东西,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作品。”
“什么是爱?”这个如此天真的问题,却包含了巨大而沉重的意义。
爱是雨天手捧一束玫瑰等在公寓楼下的男人、谈着恋爱却开心不起来的女人: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爱是隔着玻璃接吻的同性恋人、坐在湖边享受此刻静谧的夫妇……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人们脑海中的雨刷器停停摆摆,在Mielgo创造的华丽、梦幻的场景中走走停停。他将流淌着爱情的场景拼凑起来,汇成一首触发诗意、内省、荒谬的美丽、迷人的错过的超现实空间。
古今中外,歌颂爱情或缅怀情殇的文艺作品屡见不鲜,似乎很难从中找到新意,创作者也要小心翼翼地避过那些俗套的桥段。然而,Alberto Mielgo的动画短片为描述爱情创作了一种幻想,充满了时尚的现场,华丽的人物被设计了嘻哈的造型,戏剧性的构图一面展示着毫不掩饰的性感,一面保持着对生活的忠诚。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这就是动画艺术的魅力,Mielgo通过《雨刷器》向观众展示这种美丽的工艺,并且证明了它可以讲述任何类型的故事:
“我喜欢动画超过其它一切艺术,因为动画包含一切艺术。”
Mielgo 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动画师,在此之前他是一名画家。他通常首先开始设计背景,然后进入角色,为了避免超现实主义,他会选择实际绘制背景。

▲油画作品 |Alberto Mielgo
“我喜欢能够在某些地方添加现实主义,而在其他地方避免它,比如添加现实的灯光,但不显示每一个细节,使它不脱离于超现实。”仔细观察Mielgo的画,缺少过渡的光影、粗犷的人物线条袒露着漫画的随心所欲:



▲油画作品 |Alberto Mielgo
Mielgo的动画场景也是如此:每当我们以为这是一种模仿照片的现实,下一秒,漫画式的粗线条又会漫不经心地出现在大衣的袖口、卷发的轮廓中,再次展现超现实的元素: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这些正是Mielgo有意创造的个人风格:
“就像照片上的皱纹或头发太多,甚至在人身上,你不会注意到。没有必要渲染那么多细节。因为从远处看,它们有正确的光和物理信息量,但如果你走近,一切都是松散的。”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Mielgo用绘画背景,在2D的动画世界和3D的现实空间中撕开一道门,用想象力和创意展示发生在2.5D世界的故事。
这种存在于现实主义和幻想之间的紧张关系,正是Mielgo视觉风格的魅力所在。
可惜,动画的艺术性在几年前并不被投资人所看重。为了筹措把《雨刷器》推向世界的资金,Mielgo准备了整整五年。电影制作人担心《雨刷器》的抽象主义无法把观众留在电影院。但Mielgo认为“重要的是作品传达的感觉”:
“比起理解我的场景,我更想让观众感受我的表演。什么都不买也没关系。有自己的镜头就是很好的。”

▲ Alberto Mielgo
Mielgo 用 Photoshop 绘制了《雨刷器》电影的所有详细背景,然后由他的老朋友 ——Leo Sanchez 工作室的 动画团队,将关键帧动画 3D 人物放入场景中。然而,它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风格。
在 Mielgo准备《雨刷器》的五年间,全球流媒体公司和电影制作行业对动画艺术的态度悄悄发生了改变。“爱死机”的全球热度,加上 Mielgo成为蜘蛛侠其中一部电影的视觉顾问,都让他对动画艺术重燃信心:
“现在动画产业正面临着一个黄金时代的开始,制片人和投资者都对那些不一定是主流的项目开始感兴趣。”
被商业制作压制很久的Alberto Mielgo这次打定心眼要做他自己,《雨刷器》这部短片就是他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证明。他用绚丽又迷醉的2.5D次元为我们展示了现代都市中,由无数孤独和美好的瞬间组成的爱情。如果问起来爱情究竟是什么?Mielgo的回答是:
“爱是一个秘密结社。”
Love is a secret society.
感谢他作为领路人带我们走近每对(曾经的)恋人的秘密社团,让人类的窥私欲得以释放。也许这个秘密结社,正是伍尔夫在《海浪》中描述的爱情场景:
“当我们紧靠着坐在一起时,
我们通过辞藻互相融入了对方。
我们的边界模不清。
我们组成了个虚幻飘渺的王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

▲《雨刷器》|Alberto Mielgo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又见面在歌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27 13:01:34
-
vivianra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9-08 16:59:23
-
vivianra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7-12 10:29:56
-
云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7-04 19:50:28
-
三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17 13:19:18
-
七七夕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17 13:04:05
-
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6-17 1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