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之旅丨骑电动车,去苏峰山环岛,看海兜风
01 / 我有一只小毛驴

《读史方舆纪要》载:“苏峰山亦名东山。”东山岛亦因此山而得名。
苏峰山是东山岛的主峰,在前一夜与民宿店主的交谈中,得知若要看日出最好是往苏峰山走,当下便有了想翌日一早探其风采的念头。
独自旅行,若不为经济条件所担忧困扰,路程遥远的情况下,还是有多种途径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前往苏峰山,对我来说,最便捷最实惠也最适合一路上观赏沿途风光的,便是选择电动车出行。于是在前一晚闲聊中便拜托老板提前预留一辆小巧一点的电动车。
民宿与青旅最大的好处,便在于此,虽然住所(大都是上下铺多人间)没有私密性可言,但往往能在此结交到各地前来游玩的朋友,可以约着一起拼个车结个伴去游玩,或者欢聚一堂分享分享美食,在外出时更会提供一些关于当地风景与美食的分布之处。

天才微微亮,便已醒了,在外的日子总是醒得无比早,有时是被晨间的云雀啼叫所唤醒,有时是怕错过一早的美好风景,我静静躺了一会,并不急,整个室内跟前一晚入睡前的状态别无二致,行李依旧在床沿位置,也并没有新入住的游人迹象,说实在的,跟以往每一个夜晚一样,都睡得极好,我明白这跟民宿的床舒服与否并没关系,只不过是个人那种天然的随遇而安的心态。
窗外只望得到对面建筑顶楼晾晒着的许多衣物,安静得仿佛像进入了一处密闭的画像,风偶尔摇曳而过,楼下悄无声息,从露台望出去,整个海边城市在晨曦中让人感到一种沁人心脾的舒畅,凉凉的,安然的,一切都还沉睡在梦中。


锁好门,踮着脚尖踩在灰色颗粒的瓷砖上,有点像入室盗窃的贼伙,木制扶手吸收了一整晚的潮水,冰冰凉凉的,连着两个拐弯都是紧闭的房门,暗自松了口气,生怕制造出寂静中不宜的声响,进而不得不与早起的陌生人招呼起不情愿的微笑,不要以为我不大乐意见陌生人,只不过在这破晓清晨之际,哪怕仅仅是轻微咳嗽,都会打破这美好的经过夜晚尘封住的画面。
楼下挑高客厅中的桌子上仍放置着昨夜喝过的茶盏,厨房不怎么明亮,空无一人,庭院里停放着我前一晚预定好的电动车,孤零零的等待着我,至于为何仍旧记忆犹新,也就因为后来发生的那件让人极为难堪的事。

普通家庭式的民宿院子都会有一个差不多10公分的门槛,虽然为了进出方便,店家有用木板搭建一个人工小斜坡,用的时候就放上去,不用的时候就搁置在一旁,但对于我这个新手(弱鸡)来说,还是太难了,一开始以为这么点高度,推就很容易推过去,于是在没搭斜坡的情况下,推着那辆新认识的电动车,一使劲,车子很配合,只是反弹回来了,连带着震得我的双手麻麻的都差点扶不住它了。
连续三番几次地不停推过去、反弹回来,如此反复,我心下赞叹老板给电动车轮胎打气打得够足,天越来越亮,我不由得纳闷起来,别人到底怎么推出门去的呢,感觉智商不够体力不足的我,放下车,出了门,走到门前的巷子,看到别人家修葺的水泥斜坡,不由地埋怨起老板干嘛不将车停在过道里,来回踌躇间看到了放在邻居门侧一旁的木板。

不由心下大喜,总算明白了问题所在。双手半拉半拽的抓着木板走回民宿,小心的扣在门槛上,依旧没发出什么声响,打算将车从木板上推出去,这个时候的民宿仍旧没有一个人醒来,不然也就能看到接下来发生的笑话。
虽然依旧磨磨蹭蹭,可是心下还是忍不住暗骂自己,明明起个大早,奈何却连车都推不出门去,真是极为丢脸,所以我宁愿静悄悄的解决问题,也不要平白让人看了笑话。

斜坡搭建完毕,又担心重蹈覆辙,推车时双手紧拧油门,希望借助车子自身的性能完成这一壮举,然而我又忘记了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现实状况,于是它一下子蹿了出去,对,它自己看不过去自己蹿出去的,虽然油门得很足,但很庆幸我没有高估自己的技术,只是用双手扶着把手推着车而已。
因此,只有它摔了。
就是这样,手下用力,在油门上一拧,我还没出门,车就自己飞出去,甩在地上了。

心里蛮怕怕的,但更多的是不可思议,可是一清早一个人影也没有,想找个人帮忙都不行。又担心把车摔坏了,于是赶紧趁着还没有人看到,用上咬牙的力气把电动车扶了起来。拧了拧油门,又检查了一下有没有磕掉漆之类的,发现没任何状况,就搬了木板,关上门,慢悠悠地骑上电动车往东边的苏峰山去。
假若一心只想当甩手掌柜,跟随同行人一劳永逸,便只会更容易沦为被人厌恶的巨婴,说来难为情,我与友人在一起时都常为这种状态,而独自一人时则是另一番模样。因此,在大理时我只坐在车座后欣赏风光,而到了东山岛,则不得不一个人骑着车,像野马脱缰般疾驰而去。
02 / 在山的那边 海的那边

苏峰山的景色其实并不仅仅是山上所看到的风景,还有在前往山峰时一侧湛蓝无边无际的海域风光,一侧植被繁密,古朴肃然的密林,这条依山临海的苏峰山环岛路因此也常被游客一一来打卡,称之为网红路。
虽然被称为网红路,但很幸运并没有遇到多少车辆,大巴老年旅行团只遇到了一辆,他们中途短憩之后又匆匆忙忙走了,在苏峰寺再过去一些,能看到海岸边上成片的白色风车,但骑了几公里之后,发现风车还是那么远,那时才想到是因为环岛路弯弯绕绕的,风车没移动过,可我却实远实近。
虽是为看日出才起了个大早,但天公不作美,直到逛完苏峰寺,天色仍就阴沉沉的,然而倒不至于说令人沮丧,毕竟也没有倾盆大雨倾泻而下,于是继续驾驶着电动车朝风车方向前进。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苏峰山环岛路上有一些小的岔路口,一些不知名的小村落便坐落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海之间,这是寻常游人都不会踏足的空间,将电动车落锁后,我并没有急着游逛,这里跟城区的小区民宅并没有太大区别,虽然偏僻但在较为宽敞的地方还安置了健身设施,有几个中年妇人在不远处的一个石凳桌子旁忙活着什么。
在电动车上坐了几分钟,能听到村子稍远一点的地方有噪杂声传来,这时一辆红色的小轿车驶了进来,驶到我边上不远,开着窗冲那几个妇女说了几句什么,话一说完,就将车停到不远处的专用停车位,下了车,关上门,手上拎着个小包,向广场那个亭子边走去。

他们在做什么,我其实并不好奇,只不过突发奇想地想逛一逛这个海边村落,就是那种无所事事地闲逛罢了,然而走到里面时,仿佛他们每个人似乎都在忙碌着什么,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音乐在 吟唱,与之前在苏峰寺中听到的小录音机播放出来的佛经有些出入,这座敞开的类似庙宇的小建筑里人们进进出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手捧着一些用来祭祀颜色艳丽的贡品,进到庙宇内部才发现他们供奉的并不是寻常人们供奉的佛像,而是当地的信仰之神——妈祖。
这只是偶然间遇到的,非常巧合的,因为在许久之后翻看日历,才得知这一天正是阴历的六月初一,而在沿海地带,妈祖信众们每逢初一、十五在家里或者海边、庙宇等地便会进行焚香进供膜拜。很少接触沿海的人,是很难想象一位28岁的凡人女性,为何会在去世后在世界各地产生如此规模的影响力的,目前,全世界45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网红路上当然还有其他盛名在外的景点,但独自在海边骑着车实在是件极为享受的事,几乎不见什么人影,也不需要避让什么车辆,除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你不用去体会任何你不感兴趣的事物。
海风润凉的天际线像夹杂着雨水的画布融合在了一起,海水中起伏的船被遮挡得只剩下一个个黑点,在往远处望时,白色风车仿佛变成匍匐在地的巨兽身上伸出的触角,不停地唤醒咆哮的海风齿轮的转动召唤我。


再往回走时,遥远天际的云雾中透出一抹湛蓝的色彩,一处较为宽阔的有供游人休憩的六角凉亭的环岛路上,陆陆续续有人来到这个观景台,从小轿车上下来两个当地男子,在凉亭下方的石块圆桌上摆起了户外茶具,其他游客大都凭栏而立欣赏着大洋展露出的浩瀚蔚蓝色,任海风卷起衣帘飞舞。

大海辽阔无边,人类渺小脆弱。海边的风狂烈起来,会让你头发打卷,衣着翻飞,皮肤冰冷,可同时它又是寂静辽阔的,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前,人类宛若一个小小的随意可主宰的沉浮物。那一刻仿佛世间再无大事,一切都变得极为渺小。
也许正因如此,才有那句“每一次难过的时候,就独自看一看大海”,面对这份辽阔,治愈之外还有说不出的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