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学习《发展心理学第19课:婴儿和成年人的交往》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 第2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6单元 婴儿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3)
人这一辈子除了你的生理需求之外,剩下的就是社会交往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这部分对于婴儿也是同样的重要。
成年人和婴儿互动的过程就是教孩子说话的过程,这节课家长和老师必听!
一、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1、什么叫客体?
2、濒死感是怎么产生的?
3、幽闭恐惧症产生濒死感的原因(马老师解析)
4、人没有关系会有哪些后果?
5、马老师一语道破:“交往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主动和外界交往是与生俱来的”
6、其他生物的交往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具体实例)
二、按年龄顺序婴儿的社会交往是怎么发展的?
(一)一岁以内的婴儿社会交往
1、婴儿社会交往的基本信号是有哪些?
2、2.5个月分辨出母亲的情绪状态-拓展
3、细分阶段
(1)出生之后几周的交往方式
(2)一岁以内社会交往变化方式
知识拓展1:让别人注意到自己是一种本能需求,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这样做呢,为什么?(马老师详解内部逻辑)
第一点:主体-客体-镜我-客我-主体意识(自我概念/自我意识/自我认知)之间的逻辑关系(详解)
第二点:用胚胎形成的方式理解一个小孩自我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三点:为什么有些孩子在课堂上喜欢说话、好动、一刻静不下来?(内部逻辑详解)解决办法是什么?
第四点:错误的教育方式:用陈旧的“养猪式”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第五点:有些小孩“人来疯”为什么这样做?
知识拓展2:6-8个月的孩子为什么喜欢玩藏猫猫?(这个游戏具有很典型的象征游戏)
4、婴儿面对不同交往对象的行为反应讲解
(1)一项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详解):四周大、4个月的婴儿面对不同对象的交往行为上的区别
(2)影响一岁以内婴儿交往的因素
5、一岁以内的婴儿交往和0-3岁的婴儿交往在特点上的区别
(二)0-3岁的婴儿社会交往(交往对象主要是父和母)
1、一个人形成的最初交往技能是从和父母那里互动习得
2、(重点回顾)依恋形成的四个阶段(详解)
0-3个月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3-6个月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6个月-2岁多 特殊的情感链接阶段(指定依恋期)
2岁以后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3、婴儿和母亲交往的过程(详解)(依赖、共生关系、婆媳关系矛盾形成的本质原因)
4、婴儿和父亲交往的过程(详解)-本课重点内容
5、父亲和母亲在和婴儿交往上存在的区别(详解)(从交往内容上、游戏性质上等)
知识拓展:现实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互动(现实性指导)
第一点:母亲和父亲对于婴儿是一种什么角色?
1、父母在婴儿心理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样子的?
(1)讲解“母不做师”的教养智慧
马老师经典语录“谁不支持你的孩子都行,但是当妈就不行,母亲是孩子纯情感性的依赖,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是不可替代”
第二点:一个人同父亲和母亲之间的交往目标上区别
1、和父亲的关系目标是什么
2、和母亲的关系目标是什么
3、什么叫“刺猬效应”
第三点:(注意!警惕!)作为一个妈妈不要当一个巨母
1、什么是巨母家庭?
2、为什么会形成巨母家庭?
3、为什么当父亲的一些权利被剥夺了?原因一:其他家里人看不上
4、当妈和当爸带娃不一样是科学的教育模式
5、当爸带娃方式带来的好处和积极意义有哪些
第四个点:代沟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消除这种代沟?
1、小故事:4岁小女孩和妈妈之间关于要洋娃娃的教育实例和教育失败的原因
2、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关门、日记不让家长看
三、婴儿语言发展阶段-婴儿和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1、儿童习得语言的方式有哪些
2、网络上有些鸡汤是很毒的-比如“用行动去表达自己的人可行,用嘴表达自己的人不可信”这是错误的价值观
3、有责任让自己变成一个善于表达的人
知识拓展点击标题查阅-《社会心理学 第6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1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4、家长是不是健谈的人,直接决定孩子是不是一个健谈的人
5、婴儿和成人语言交往的阶段划分
(1)前语言交往阶段(详解)
(2)语言交往阶段(详解)
(3)成人和婴儿的语言交往阶段(详解)
6、成人和婴儿交往的语言内容包括哪些?(4个方面详解)
注意1:孩子实际上有先天的学习语言的潜能,再加上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越健谈,孩子的语言发展越充分。
注意2: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应该对自己的本分进行更充分的体会:理解,为人父母者,实际上你是这个孩子的人格培养师,她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格,对她将来这一辈子影响极其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