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最终在书本、银幕和舞台里|2022上半年阅读小结
在review2022年上半年的阅读观影感受前,不妨先来review一下自己上半年一地鸡毛的生活。
第一季度前半程绝对鸡飞狗跳,加班加到差点心肌梗塞、午夜十二点在回家的出租车上直冒冷汗。二月底休了个长假,回来后的第一季度后半程始终处于“后休假状态”,很难重新进入工作状态。不过不要紧,很快就进入封锁状态了。
第二季度基本是在极度颓丧中度过的,除了中间作为中奖的“幸运儿”被送去方舱呆了一周并以六次核酸检测全阴的优秀成绩被“治愈”并送回了社区——这段时间情绪倒还算vivid,具体来说是extremely furious but in vain。
除开抗议并抗议失败自己“幸运”的一周和进方舱那一周外,基本就是劳改犯的日常了。每天七点在高音喇叭亢奋的核酸集结号中起床,被驱赶下楼完成主线任务,再回家进行日常劳改——踩缝纫机不是,IT工作。
主观上想好好工作,客观上就是摆烂的一天天。因为以下而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
- 做核酸了!
- 基础生活物资接龙了!绿叶菜小麦粉牛奶水果酒精面包调味料……
- 下来领大礼包了!
- 下来领抗原了!
- 核酸结果出来了!
- 核酸结果24小时了还么出来???!
- 所以全世界的lockdown都是这样的吗?
- 老有所依吗?!
- 焦虑
- 绝望
- 死相
- SHIT!
后遗症到现在也还没有好。我自认无法被instantly switch on and off without feeling hurt or confused, or simply accepted and obeyed without asking why.
But anyway, 你无法改变什么,除了你自己。
而我最大的改变,在于因为太过清楚地直面了无常而决定从此刻起的每一分钟都要对得起自己。要尽情地和朋友们相聚, 尽情地表达、尽情地去爱,不做收藏家,想看的书、电影、戏剧就及时地去看,想去的地方就尽早出发。
生命本就短暂,可是能翻云覆雨的手又未免太多了些。“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在一个寂寞的春天里获得了魏晋风度,残酷是残酷了些。
救赎最终在书本、银幕和舞台里,还是来谈谈它们吧。
是被这段话吸引的。
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她必须从事物中得到一种切身的利益,凡不直接有助于她感情发泄的,她就看成无用之物,弃之不顾。她寻找的是情绪,并非风景。她希望死,又希望住到巴黎。
很多时候看到让人着迷的摘录时,往往读完也就这段摘录让人着迷。
但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整个的顺畅甚至从头到尾自己都很着迷,忍不住感慨福楼拜塑造人物简直是神一样的手笔。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写的手法比较冷淡、旁观,不太容易像同期十八世纪的作者那样自我和说教意识过于强烈。另一方面这位夫人的形象实在太典型了,典型的陷入消费主义陷阱的女性,典型到根本不用作者再刻意渲染说教,只需坐在那里就说明一切了。
包法利夫人是美的,是天真的,同时也是残忍的、无知的、自私的、具有毁灭力量的,但她至死仍是美的。她在十八世纪的小说里,也在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每一个人灵魂的缺口里。
二月底的长假在家里没日没夜地看古龙,看完了陆小凤和楚留香。
这是从学生时代结束的那天起就有的希望——迟早有一天要休上个长长的假期,什么也不看,就看古龙!但纸上的行侠江湖哪里比得了真实的江湖呢,毕业那么些年里所有的长假都在路上,都在真正的江湖里。疫情里哪里都去不了,这才实现了这个梦想。
相对比较好看的是这本蝙蝠传奇。暴风雪山庄模式+无人生还,真凶往往是难意料的人物。古龙的武侠其实算是武侠推理小说,绝在奇诡,绝在轻松,绝在美酒佳人纵横潇洒,比起金庸的侠之大者,他才是真正的成人的童话。
古龙塑造纯真可爱的女人向来不太行,反而是配角比较可爱。蝙蝠传奇里的东三娘,算是很小很小的配角,但是她的章节是整个故事里最人性光辉的地方,让人觉得心酸又感动。
《刀锋》的主旨和《月亮与六便士》很像,都是把对超脱、甚至挣脱世俗的追求推向极致, 但完成度和震撼都不及后者。但这不妨碍我们在阅读《刀锋》的时候能够愉快地暂时脱开讨厌的生活和讨厌却又赖以生存的工作,跟着拉里去印度、去西藏、去隐居、去寻求心灵上彻底的宁静和归一。
不像查理斯最后在小岛上画出了震撼人心的顶天立地的壁画,拉里的结局就像飘然而逝的江湖客。人流落在人群里,就像水溶在水里,没有丝毫痕迹。
高中的同桌推荐给我这本书,买回来后一直没有看过。以前就是很怕文革期间的故事,伤痕文学太过于直刺人心,让人恐惧。
买回来有两年没有动过这本书,但不知道为什么它成为了我最后带去方舱的三本书之一。另外两本分别是指环王一(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和《东坡乐府笺》,最后在一个炎热的无所事事的下午,趴在方舱的床上一口气读完了它。
《采桑子》非常建议一口气读完,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那个荣光不在的、衰败的大宅门里,几代人的时光就这样从身边流淌过去,而自己就像被湍流冲刷、被细流浸润的河边的石头,仿佛也去那场绮丽哀艳的红尘走了一遭,看尽那些个起高楼、楼塌了的人间寻常。
它没有很血腥,没有那些撕心裂肺的残酷场面。但它同时也是撕心裂肺的,在精神上。
一场时代的悲歌。乱红飞过秋千去。
剩下的时间大部分都在看托尔金。
一开始是重新看了LotR第一部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因为看过很多遍书,也看过很多遍剧,重新再阅读的时候就能关注到更多细节,因为关注到更多细节,所有的人物在脑海中也就因此更加丰满。
第一次看书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过Tom Bombadil这个人,他和他美丽的Goldberry夫人就神秘地出现了一章,从此在LotR中杳无音信。但是现在看起来,他就像中洲大地本身、或是在中洲大地上流淌的时间本身,见证了无数来来去去的事、形形色色的人,Elves, Men, Dwarfs, Goblins, Orcs, Maia或者Valar。但他本人不做善恶的judgement,就像土地和时间对世间所有生物都是公平的,公平地给予,也公平地接纳。
五月下旬开始恢复快递后,武汉麦粒超级迅速地给我寄来了一大箱托尔金,基本都是第一第二纪元相关的故事。 在开始看宝钻后,老汤姆那一章非常突兀又生动地回到了我脑海中。


老汤姆的那一章节有很多久远过去的阴影。如果要说,它非常非常像PJ指环王电影开端Galadriel夫人念的那段旁白:History became legend. Legend became myth. 宝钻是history,Tom Bombadil记得他们——那些在中洲历史里出现又离去的无数生灵。可是在LotR里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了legend,是歌谣里的人物。而另一些成为了myth,没有人记得细节,甚至连他们的存在也无法确定。
老汤姆肯定见过在日月升起之前,在山林间驰骋的Valar Oromé,见过在明亮的星空下醒来的一如的首生儿女。他也许没有见过Valinor双圣树的光辉,但他一定隔着大海见过Losgar的大火。他见到了渡海而来的骄傲又落魄的Fёanor和他的儿子们,也见到了穿越茫茫冰原的高贵却狼狈的Fingonfin和他的诺多子民。他一定记得那一年跟在哥哥们身后对中洲大陆充满好奇的Galadriel,还有其他勇敢自由的精灵们。
精灵宝钻是个很长的故事,阅读的时候就像千万年的时光在冲刷着自己,Be both very excited and exhausted. 但精灵宝钻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看的故事,非常惨烈、但非常好看。看完后会理解老汤姆在他的小屋里和Frodo几人聊天时为何会陷入沉默,太多值得纪念的人或事了,在这片大陆成立之初。
费艾诺和七子对维拉的反抗其实是写好在大乐章里的吧,诺多族颠沛流离的宿命其实早在世界之初就有了既定的结局。包括双圣树的毁灭、费艾诺拒绝交出蕴藏双圣树最后光芒的宝钻、双圣树最后的叶和果实成为月亮和太阳从而唤醒次生子—人类,一切都是唯一的神一如的旨意和计划,连神的仆从维拉亦不可知。用Good Omens里天使的话来说就是:inevitable plan。
但是反抗者依然要反抗,即使路的尽头是烈焰和灰烬,他们终将在Mandos的殿堂里与故人重逢。读《精灵宝钻》就好像同时面前放着一本圣经和一场古希腊悲剧。
而《The Silmarillion》的确就是一部古希腊式的悲剧:命运和神喻双重笼罩下依然要反抗。 “Or what evil lies on the sons of Feanor that they are so haughty and so fell?”
维拉们所在的蒙福之地Valinor的确丰饶美好,的确有无数的精灵们在漫漫时间里怀念或向往,期待有朝一日能够重回神的土地。但费家的子女却义无反顾地离开了Valinor,并称之为A Cage。而一如最美丽的女儿Luthien在面对众神提出:忘掉死去的爱人Beren、永生永世和他们一起生活在Valinor的提议时,同样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复活爱人,并放弃精灵的永生甘愿拥抱必死的宿命。
首生子女是那样暴烈决绝,又是那样自由俊美,就像初生的大地和初升的日月。而在LotR里他们终将隐退,diminish,like past dreams looming and waning while the world has become old and grim。
© 本文版权归 Grinfinde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