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324):悲欢离合
御史们真的就此被赵祯给吓住了吗?非也!
赵抃再次勇敢地跳了出来,他向赵祯上疏道:“陛下你还不罢免陈执中,你到底在等什么?他现在又回到了中书省理事,如此看来陛下似乎觉得他什么错也没有。既然如此,那么臣之前对他的弹劾岂不就是在诬陷他?如果陛下认为陈执中有过,那么就请罢免他,反之,就请陛下治臣诬陷大臣之罪并将臣远贬外地以戒百官!”
赵祯的反应是沉默,他既不罢免陈执中,也不外贬赵抃。这下可就惹怒了整个御史台,御史中丞孙抃在这年五月联名所有的御史集体请求赵祯罢免陈执中以平息朝廷内外的汹汹舆情,赵祯还是不搭理他们。
在此事上我们足见赵祯对陈执中的“皇恩浩荡”。在仁宗朝的所有宰相里,赵祯的最爱自然是吕夷简,排第二的那个人恐怕就是陈执中了。见皇帝陛下如此固执,孙抃也是决定豁出去了,他带领郭申锡、毋湜、范师道、赵抃这些下属一起请见赵祯,但在宫门外他们被拦下了,因为赵祯之前下过明诏不允许御史集体请见,除非是事先提前向中书省提出申请并得到允许。
得知孙抃等人吃了闭门羹,知谏院范镇便对赵祯说道:“陛下何不听听他们到底想说什么?你不见他们终究不是个法子,况且还会让外人认为你是有意在堵塞言路。”
为了作秀,赵祯只好命御史们逐个觐见,果不其然,他们没有说别的,而是众口一致地要求赵祯罢免陈执中。不止是他们,百忙之中的欧阳修也再次抽空跑来凑这个热闹。
欧阳修给赵祯上疏也要求罢免陈执中,而且他在这道奏疏里可以说将陈执中批得体无完肤。虽然他现在不是言官,可向来以君子自居的他怎么可以容忍奸邪的存在,而一代文学宗师骂起人来也是丝毫不客气,其文笔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这里原文摘录如下: “伏见宰臣陈执中,自执政以来,不协人望,累有过恶,招致人言。纪纲日坏,政令日乖,国用益困,流民满野,滥官满朝,此由用相不得其人也。执中不学无识,憎爱挟情,除改差缪,取笑中外,家私秽恶,流闻道路,阿意顺旨,专事逢君,此乃诌上傲下愎戾之臣也。执中不知廉耻,复出视事,此不足论,陛下岂忍因执中上累圣德,而使忠臣直士卷知于明时也?愿陛下廓然回心,罢其政事,别用贤才,以康时务,则天下幸甚!”
这奏疏不用翻译都能知道欧阳修在说什么,可欧阳修这样做无疑是在触碰赵祯的逆鳞。陈执中为此而把欧阳修恨得咬牙切齿,赵祯自然也是气得发抖。为此,欧阳修也落得和前面的吕溱一个下场,他被改官为翰林侍读学士并外放到蔡州去做知州,与他一道上疏请求罢免陈执中的知制诰贾黯则被外放到荆南去做知州。
由于之前蔡襄因为家事而被调任为泉州知州,吴奎和韩绛也因为各自的原因被外放为官,此时吕溱、欧阳修和贾黯又要被外贬。如此一来,在这段时间里赵祯可谓是将朝中敢于直言进谏的官员全给赶出了京城,这里面可不止有言官,而且还有翰林学士和知制诰一类的皇帝近臣。
身为殿中侍御史的赵抃见此情形赶紧提赵祯:“难道陛下你真的要做孤家寡人吗?再这样下去,留在你身边的这些人可都不敢说话了。如果将来遇到什么事,你找谁商量啊?你看看最近你的身边都走了多少人了?你难道要为了一个陈执中而把所有人都给赶出京城吗?”
直到此时,赵祯终于醒悟并不再固执了,他追回了欧阳修和贾黯的外贬诏令。接下来,赵祯做出了一个极其不甘和痛苦的决定:吏部尚书、平章事陈执中罢为镇海节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这是宋朝的皇帝再一次地在文官集团的面前低头认输,准确说是言官集团,而这也不是什么第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
陈执中被罢,首相之位随之虚位以待。赵祯要么选择由人替代陈执中,要么直接让另一名宰相刘沆担任独相,而他最后的选择再次让人大呼意外。赵祯没有让刘沆担任独相,而且他给刘沆找了两个伴儿,也就是说,宋朝在时隔多年后再又一下子蹦出来三个宰相:特命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文彦博为吏部尚书、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特命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富弼为户部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工部侍郎、平章事刘沆加兵部侍郎、监修国史。从这份任命上来看,文彦博这一回兼领昭文馆大学士就意味着他直接压过刘沆成为了首相,刘沆则是次相,富弼在三人中则是排最后。
时隔将近四年,文彦博再次重回京师并接管相印,而富弼则是时隔十年才得以重回朝堂,此时的他已经是51岁了。十年的外贬生涯改变了韩琦的心性,而富弼同样如此,文彦博虽然没有他俩这么惨,但这三个在此之前都是一腔热血且立志于要让宋朝在他们手里改天换地的帝国精英此时都变了模样。用一句大家都懂但却满是心酸甚至是讽刺的话来说就是,他们如今都变得成熟了。身为臣子,立志富国强兵的后果就是为天下所不容(如之前的范仲淹,如之后的王安石),之前他们知道这个道理但却仍然义无反顾地跳进了这水深火热之中,如今当他们亲身去践行了之后才知道为天下所不容到底是何种后果和滋味。
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他们三人曾经都是少年,也都曾手握屠龙刀,可在他们成功屠龙之后却被别人当成了恶龙,于是他们也被后来者给屠了一回。那时候的他们并不是恶龙,如今当他们再次重回权力之巅也不是什么恶龙,但他们同时也不再是之前的那个屠龙的少年。他们的心中不再有那么多的不平和愤怒,手中也不再有那把屠龙之刀,他们变成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守护者。
当宣布文彦博和富弼出任宰相时,赵祯特意派了几个太监偷偷地跑到大殿后面去观察朝臣们的反应,而结果是任命宣读完毕之后,朝臣们无不交相称贺,他们都说皇帝这次真的是选对了人。当赵祯得知此事后也是不禁有些自鸣得意,他几天后对前来奏事的欧阳修特意说到了此事并对欧阳修说道:“听说以前皇帝在拜相时会求助于梦境或占卜,朕这次用文彦博和富弼为相引得百官交口称赞,这岂不是比梦卜之事还要靠谱吗?”
欧阳修当然也是乐于见到此二人拜相,既然皇帝陛下这么高兴,他也就趁势小小地拍了一回赵祯的马屁。由于之前因罢免陈执中一事而闹得有些不愉快,君臣二人也就此冰释前嫌。
不过,对于文彦博和富弼,赵祯还是有不同看法的。由于文彦博拜相,所以赵祯特将庞籍调往京兆府接任其职。庞籍路过京城时,赵祯特意让其觐见并谈到了文彦博和富弼二人。赵祯觉得文彦博虽然有宰相之才,但他这个人似乎有些过于追名逐利,而富弼则是万口一词的“贤臣”,几乎没有什么毛病。
然而,庞籍却有不同看法:“臣以前跟文彦博同在中书省共事,此人其实一心为公并没有什么私欲,陛下所闻皆不过是某些人对其蓄意贬损。不过,想必有了上次被罢相的经历和教训,那么他以后也定会更加谨慎和小心行事。至于富弼,他以前只是枢密副使,所以并未真正执掌朝政,他也因此而没怎么得罪过人,所以他的口碑才这么好。以后这些人会怎么说他,我们现在都还犹未可知。陛下既然选了他们为相就请信任他们,然后观其成效,切莫因为有人进言就对他们将信将疑,这对国家和百姓来说都说不是什么好事。”
庞籍这番话听上去完全就是在忤逆赵祯,赵祯说文彦博不好,可他偏要为文彦博正名,赵祯说富弼是贤臣,可他非要说一切要看富弼今后的表现。但是,庞籍实际上却是都在为这二人的将来铺路,也可以说是在给赵祯打预防针。他希望赵祯这次不要再把宰相当玩具,毕竟他和陈执中都是屁股还没怎么坐热就被人从宰相的那把椅子上给提溜了起来。
赵祯当然不傻,他明白庞籍这是话里有话,于是他只好尴尬地回了一句:“爱卿所言甚是!”
文彦博和富弼是在这年的六月被赵祯拜相,而在两个月后,赵祯收到了一份让他震惊不已的密报——他的皇弟、辽国的皇帝陛下耶律宗真驾崩了,时年仅39岁!
作为一个在位长达24年的帝王,耶律宗真于辽国而言却难言一代圣君。毫不夸张地说,辽国虽然是在他的儿子耶律洪基手里走向了衰落,但辽国由盛转衰却是在的治下开始的。辽国的国力在辽圣宗耶律隆绪当政的中后期达到了鼎盛,但随着他的离世,年仅15岁的耶律宗真尽管顶着一个辽国皇帝的名号,可实际的朝政大权却在他的生母萧耨斤手里。萧耨斤掌权仅仅三年,但这三年时间已经足够让萧耨斤把辽国给折腾得不轻。三年后,时年18岁的耶律宗真发动政变囚禁了萧耨斤由此独掌辽国的皇权。
看上去耶律宗真似乎会以此为起点将辽国带向一个更高的巅峰,但现实却是他就此止步于前。辽国在当时已经是东亚的第一强国,耶律宗真根本没有再攀高峰的动力。这个从小就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契丹娃没有想着如何把这个被他母亲给祸害不浅的国家带回正规,而是就此沉溺在天下第一强国的歌舞升平里。可以说,耶律宗真是辽国历史上最像汉人皇帝的辽国皇帝,顺带着他把自己的儿子也调教成了这副模样。
耶律宗真在宗教方面崇尚佛道,而在文化方面更是颇有造诣。史称其“善骑射,好儒术,通音律”,而且他还尤善诗词丹青,为此他还特意将自己的画作当成礼物送给了赵祯,而赵祯也以书画回赠。宋辽两国的皇帝竟然能够如此的兄友弟恭,赵光义如果泉下有知的话定会为此而惊掉下巴。
说到耶律宗真,那么有两件事就不得不提。其中之一便是他趁着宋朝陷于宋夏战争的泥潭而狠狠地敲了一笔宋朝的竹杠,这险些让宋辽两国之间再起战火,但最后耶律宗真无疑是赢家,他让辽国每年能够从宋朝多拿二十万贯的岁币。换算成如今的货币,这基本上让辽国每年多从宋朝拿走了一亿元人民币。亲兄弟明算账,耶律宗真在这件事情上可谓是深得此话的精髓。但是,很不幸的是,这件事也成了今后辽国行将灭亡时宋朝趁火打劫的理由。
耶律宗真在位时的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功绩”便是他前后两次对西夏发动的战争。他本想将辽国的声望推向历史的顶峰,如果他能灭掉西夏,那么他就将如愿以偿。遗憾的是,辽国不但没有灭亡西夏,反而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堪称史诗级的惨败。除了后来的女真人,辽国从未被人如此虐待过。两次辽夏战争让辽国不但损兵折将无数,而且其国力也由此而急转直下,虽然这里面有很大原因要归咎于那场对西夏而言有如天降神兵的沙尘暴,可事实不容更改,而事实就是辽国有将近十万人折戟沉沙于西北。
不客气地说,如果宋朝当时的皇帝是宋太宗或是宋神宗,那么辽国极有可能被宋朝给掏了裆并就此亡了国,至少也是会让宋朝将燕云地区给抢夺过去。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在涉嫌意淫。
我个人甚至认为辽国对西夏战事的惨败可能是导致耶律宗真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之一,亦如后来的宋神宗因为五路伐夏和永乐城的大败而心神俱损继而同样英年早逝。毫无疑问,耶律宗真这辈子恨透了李元昊,恨透了没藏讹庞,他恨不能将这二人碎尸万段。可是,面对眼前的现实,他又无力再为自己雪耻,最后只能是满含愤怒和屈辱地在公元1053年2月接受了西夏的请和。也就是在三年后,年仅39岁的耶律宗真龙驭宾天。
耶律宗真驾崩之后,此时已经23岁的辽国皇太子耶律洪基就此继位称帝成了辽国历史上的第八位皇帝。然而,耶律洪基的皇位其实并不稳固,因为他的那位被其父封为“皇太弟”的皇叔耶律重元同样有资格称帝,并且耶律宗真生前曾许诺过要将皇位传给耶律重元,但事实证明耶律宗真摆了自己弟弟一刀。
为了安抚耶律重元,耶律洪基下诏封其为“皇太叔”,这意思就是假如耶律洪基有什么意外,那这皇位就由耶律重元接任。同时,耶律洪基也尊自己的那位已经75岁的祖母萧耨斤为太皇太后。
继耶律宗真之后,宋朝的另一个邻居也迎来了他们的“国丧”。公元1055年11月,被宋朝册封为静海军节度使、安南都护、交趾郡王的李德政薨逝。当然,越南方面不这样称呼此人,他们把李德政称呼为越南李氏王朝的李太宗。
李德政死后,他的儿子、此时已经32岁的李日尊就此成为了越南李氏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越南史书上将其称为“李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