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关键词:负能量,激进的观点,不存在的结论,请谨慎观看)
三个月没写日记了,突然想写了,写一个吧,很遗憾以这种面目回到大家的视野,不过观众应该会少很多,所以也不用太遗憾了。请大家相信,我平时还是比较乐观的。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应该拥有一套正常的新陈代谢系统,比如一个因失恋而痛苦的人完全可以对她的好闺蜜说很多危险的言论,只要这些话没有付诸行动,那么社会就在大多数情形下容忍这种行为,而这个可怜的女孩子的心情也确实因此得到缓解。无数的人这种无数的对于偏激的容忍就这样构筑起了社会秩序的一环,文体两开花,很不错。好的,现在来看看远处的周老师吧家人们,周老师这一年在精神上的代谢极为紊乱。回想了一下,鄙人的奇幻之旅就暂定从去年暑期开始,先是在苏州做作品集,中暑了,原因是不想浪费电费开空调;然后景老师去了一趟,莫名其妙地给我起了一大堆绰号,帮了我很多忙,我每天讲话超过三句,天也凉爽了;往后几个月天转阴冷,窗户漏风,浑身像裹了凉水,我的语言系统冬眠了,作品集就是在凉水中诞生的;及至回家过年,家人所面对的非但不是责任心强,为了家人身心健康而积极营业的远古版本周老师,反倒是满目枯槁,一脸黑线,冷漠为主暴戾为辅二者结合两头堵的船新版本周老师。可是真实的周老师就是这样的周老师,瞒不下去了,对不起。
朋友们,家庭就是这样一块拥有无限韧性的海绵,强行卡入我这样一台本就运转不良的机器。从这个角度看,家庭算不算对你最无情的社会集体呢?我们的社会显然是不允许得出这样的结论的。毕竟周老师之所以变得危险而可憎,不是因为待在家,恰恰是因为离开家,不是因为话太多,而是因为话太少。这导致了周老师回到家时看不到“木质的温暖”,只看到“砌体的感伤”。悲伤和愤怒让他扭曲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痛苦是可笑的。孤独这个词本身是可笑的,假设一个人的性格完全由环境决定,那么共同生活在同一环境下的所有人的孤独也都是一致的。试问批量生产的孤独还是孤独吗?大家大声宣称自己的孤独,是寻求认同,还是寻求不同(优越)?看来孤独也是市场的,不是个人的。周老师通过肉眼观察,判断出社会公众对自己的痛苦质量打出了90分的高分,可是他骄傲了吗?显然是没有的,他继续痛苦,虽然滑稽(滑稽)
呜呜所以firm快来吧,再不来我可能真的要认真考虑一下要不要跳个大神学个梅花易数什么的。不就审个材料,怎么这么能折腾人啊?三个月之前就为要个学校漏发的成绩单,和利物浦大战三百回合,天天提心吊胆地三方会谈(加上要让父母放心就是四方了)来回的信件字数更是令水不出论文的研究生们汗颜;现在学生签ddl在即,贵校又不认账要重审,拿con都没这么累。恕我直言,贵校的脸皮之厚是令我感到十分惊讶的。
最近在等待的绝望中迷上了mbti,一个只有ni人信徒的奇趣小宗教。作为一个高ni人,星座分析以一种普信男的姿态被我无情地淘汰了。我略加思索并对自己作出如下定义:是一个在j和p之间摇摆,并处于由f转t关键期的这种怪人。这就意味着周老师不再想继续infj这种痛苦而圣母的假面生涯,而是转向冷酷搞钱的intj。同时,j这种关键品质必然是应该死守不丢的,否则就功亏一篑,不再适合学建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