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6本书,走近改变日本动漫的“漫画之神”
不久前,日本的人工智能团队通过AI技术尝试“复活”了漫画之神手冢治虫。通过让AI学习手冢治虫数百部作品的绘画风格、叙事结构,并录入大量现实中的人脸以完善漫画人物形象。

经过长时间调试,AI 竟然真的创作出一部极具手冢治虫风格的新漫画《斐多》。卡通感十足的人物形象、熟悉的科技主题,勾起了许多人对于手冢治虫的回忆.
“复活”手冢治虫想必是许多漫画迷的心愿。1989年手冢治虫因胃癌遗憾离世,留下了众多还没有完成的作品、还没有落实的想法,成为漫画界的一大遗憾。
如今,我们只能从手冢留下的作品中靠近这位大师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个漫画创作蜕变腾飞的时代。后浪漫引进了众多手冢治虫的作品,通过它们,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创作者吧!

如今那位脚踩喷射引擎、头发尖尖翘起的机器人男孩阿童木已经度过了70岁生日,而手冢治虫也已经离开我们33年。《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都已成为8090一代“暴露年龄”的童年回忆,让不少新生代观众颇感陌生。

其实,了解手冢治虫很容易,眼前看到的每一部日本动漫,如要追溯最初的起点,都绕不开他的名字。

生于1928年,手冢18岁时作为漫画家正式出道,因为从小就是好莱坞电影的影迷,他创造性地将电影更富冲击性的分镜引入漫画,让平面上的漫画史无前例地灵动起来。
如今在漫画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技法:拟声词、气泡框、速度线,都率先出自他手。手冢治虫大大丰富了漫画的语言,奠定了现代日本漫画的技法基础。
他的职业生涯在起步之时就已十分辉煌:22岁创作《森林大帝》,23岁就开始连载《铁臂阿童木》,又在60年代率先将这两部漫画制作成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是日本第一部多集电视动画,《森林大帝》紧接着成为日本第一部彩色多集电视动画。无数个“第一”,成就了手冢治虫无可动摇的“漫画之神”地位。
《森林大帝》和《火鸟》一直被视为手冢早期和中晚期的代表作,一本以三代狮王的传承为主线,一本以永生不灭的火鸟轮回转世为核心,串起了手冢一生对于生命的思考。


手冢22岁开始连载《森林大帝》,全书以三代狮王冒险与传承的故事为主轴,讲述波澜壮阔、奇妙梦幻的森林物语,手冢将对自然、对动物的爱和尊重生命的理念全部融入到这本动物漫画中。
三代狮王与贪婪邪恶的人类斗智斗勇,又与善良热心的人类成为朋友,捍卫自己的家园,充满温情与感动。
《森林大帝》动画版于1981年由央视引进播出,更是成为一代人不可磨灭的童年回忆。

38岁时,手冢开始开始连载《火鸟》,到1988年《太阳篇》连载结束,历时34年,是贯穿手冢后半生的心血之作。
火鸟拥有无尽的生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其存在具象了人类对于生命长存的期盼,其鲜血成为贪婪者不择手段都想要得到的“灵丹妙药”……
通过《火鸟》,手冢道出了自己对于“轮回”、“长寿”、“尊重生命”等理念的理解,全书场面宏大,颇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悲凉之感。


手冢治虫的工作和生活是什么样的?他到底如何一步步成为万人敬仰的“漫画之神”?
通过手冢的作品《森林大帝》和《火鸟》,我们已经可以了解手冢典型的绘画风格和常用的理念,但如果想要进一步细究其来源,了解手冢从哪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那就肯定离不开他的自传《我是漫画家》和短篇小说集《那个世界的终结:手冢治虫小说集成》。
手冢从小的爱好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
●
演戏剧(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参加戏剧社团,多次登台表演)
看电影(自称观影量超过很多职业影评人,一年观影超过365部)
收集昆虫标本(手冢治虫艺名的来源)
观星(小时候曾经亲手自制天象仪)
讲落语(练习过落语,因效果不佳放弃,还被评价过漫画中的台词很有落语风格)
听音乐(有大量黑胶唱片收藏,甚至还出版过爵士乐鉴赏书)……

#除了漫画家 ,他还是
医学博士
小说家
动画公司老板
以上这些手冢治虫生活中的细节,都展示在了《我是漫画家》中,他从小涉猎广泛、视野开阔,非常善于将自己的兴趣融会贯通。
在漫画、小说创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动物、昆虫、音乐有关的设定,电影感十足的分镜也一直是手冢漫画中标志性的技巧。
可以说,手冢创作生涯中长期高强度的输出,是以他大量且广泛的摄入为坚实基础。他是一个博采众长、思维活跃的全能型创作者,是一个极其努力的“天才”。

作为漫画家的手冢非常高产,代表作品无数,据说终其一生,创作漫画700部以上,留下约15万张的原画。
如此高密度的工作,让人觉得他一定只能终日匍匐在工作台前,一刻不停地作画,但实际上,手冢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各种兴趣。其中之一就是保持着写作的习惯,留下了不少随笔和小说。

他尤其对科幻小说感兴趣,并且敏锐地意识到科幻小说与漫画的读者群有很大重叠,他开始积极支持科幻小说的发展,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力的科幻刊物《SF》中也刊登过手冢的文章。
《那个世界的终结:手冢治虫小说集成》中就收录了3篇当年登上过《SF》的佳作。

《那个世界的终结:手冢治虫小说集成》是国内首次引进手冢治虫不为人知的小说作品,共收录了18篇中短篇小说。
整容求丑的未来人类、核战争后的世界、外星病毒入侵、雅玛古国……手冢在漫画中一直宣扬爱、自由、平等和反战,经常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与科技的关系,这些与他的小说中的内容题材也相辅相成。
此外,手冢治虫还对古代文明非常感兴趣。在《森林大帝》中,为了交代清楚小白狮雷欧以及他祖先的家族历史,他将古埃及元素融合其中,为白狮一族设计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让故事自然流动的同时趣味十足。


在《那个世界的终结》中,手冢治虫对古文明的热爱也倾注到了其中的几个章节,让未来科技与古代文明肆意融合碰撞,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种种超前的想象对当下而言仍然毫不过时,也许当年人类面对的问题,在今天也仍未解决。《那个世界的终结:手冢治虫小说集成》可以说是从另一个方面了解漫画大师的必读之作。


手冢让人们对漫画的认识从“小孩子看的连环画”提升到跟电影和文学同档次的“文化作品”,也启蒙了后来的一代代漫画大师。
富坚义博、荒木飞吕彦、尾田荣一郎等当代日本漫画大师皆因获“手冢赏”而出道,手冢治虫在漫画世界的影响可谓无人能及。
令人膜拜的高产、高质量的“漫画之神”,在繁忙的创作中还不忘分享漫画的创作方法,手把手地将如何创作漫画倾囊相授。也许,你也可以成为新一代的漫画大师。

《谁都可以画漫画!手冢治虫大师班》中涵盖了从如何画表情、如何画动作、如何构建故事等从零开始的漫画创作指南。
详细的文字描述配上众多亲身示范的插图,“漫画之神”鼓励每一个人成为漫画家!

《手冢治虫:原画的秘密》则关注漫画从绘制到发表的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编辑过程。原画到底是什么?对于漫画创作有何意义?这本书向你解密漫画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技术步骤!
对彩色稿进行色指定的方法、各种修改画稿的标记、剪贴重组的方式……除了“画",漫画家竟然还有这么多其他的工作要做!

手冢治虫曾与中国的读者结下深厚的缘分。在过去盗版泛滥的年代,他并未阻止、反而亲自修改排版以适应中国读者的习惯。
1988年,患病的他坚持来到上海国际动画节担任终审评委,促进中日创作者的友好交流,这也是他生前参加的最后一个动画节。
手冢从小涉猎广泛,为日后创作漫画中融合各种元素打下了基础。大学时代经历二战,亲眼目睹东京街头尸横遍野的惨状,经历稿件在炮火中遗失的事故,让他终其一生都坚定地宣传反战、爱好和平

后来,他创立动画公司,推动了日本动画的产业化,使得漫画和动画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与迪士尼交流合作,将日本动漫推向国际舞台。
当我们通过“手冢赏”发现一个又一个新生代的优秀漫画家、在各大平台上看到种种题材各异的番剧时,其实都已站立在“漫画之神”手冢治虫最初建立的地基之上远眺。
通过这几本书,了解这位改变了日本动漫历史的创作者吧,他留给我们的财富值得一再重温~

参考资料:
[1]手冢治虫自传《我是漫画家》
费那奇动画小组《手冢治虫的中国情结丨上海国际动画节考古行动04》https://mp.weixin.qq.com/s/12wsvT5bGM_fIqWP0NlQxQ
[2]CG动画控转自 Japan Video Topics :AI 复活手冢治虫https://weibo.com/2180593614/LuD6n9SH3?refer_flag=1001030103_&type=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