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恼 | 一学习就困这可咋整?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眠。
只要一开始学习,总有无数个理由想睡觉。
我也想支棱起来啊,可为啥一学习就困啊。
怎么才能破解这个沉睡魔咒呢?

(《春天不是读书天》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一、为啥困呢
其实困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心理原因,一种是生理原因。
心理原因
心理原因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那玩意读不懂,其实这属于阅读障碍的一种,特别是在阅读一那些羞涩难懂的专业一的书籍时,面对一个个熟悉汉字组成的高难度句子,一点地方读不懂,想要理解后面的内容都寸步难行。
遇到不懂的就要停下来,可能是因为一个没见过的名词,可能是读不懂句子背后隐晦的含义,也可能是理解不了那些概念。(这些问题在学习美学思想内容中最容易出现,比如理解不了那些美学大家动不动说的那个所谓的意志是什么意思)
书本上的意思一但读不懂,就容易困,拼命的一个字一个字咬牙切齿的在脑子里尝试翻译出来,在发现那些知识真的不往脑子里进以后,忽然,呼噜呼噜,噫吁嚱,睡意来袭。
生理原因
生理原因相对而言比较好克服,不要一味的追求“头悬梁锥刺股”,保持清醒和不疲劳更重要。
咖啡早上起来就续上,保持正常良好的作息,尊重人体规律,也别吃太饱(吃太饱确实容易困),学习时,要做一个睡够的孤勇者。

(图片来源|微博博主:记艺)
二、怎么克服呢读书的过程《艺术概论》里说过,艺术创造分类三个步骤。首先,艺术家受到外界的刺激,然后,艺术家在自己的心中酝酿情感,最后,艺术家产出新的艺术作品。那么,学习也是这个过程。先看书理解内容,然后把知识面都变成自己的,最后学习者本身也要能产出知识。所以,对应这三个过程,读书和学习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遍读书应该是粗读或者略读,不用全记住,看完以后能记住大概内容就行,可以有读不懂或者没记住的地方。 然后是记录,这个地方可以理解为写读书笔记,或者整理框架,外加背书,总之要想办法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最后就是练习,掌握知道以后,面对刁钻的提问方式,能写出来真的很难。有的时候提前看看真题,发现自己啥也不会,瞬间吓精神了,再也不困了。(开玩笑)
开始首先,读书没必要直接从最难的开始。因为公众号、抖音和一系列网络信息,现代很多同学已经丧失了读长文章,或者读严肃文学的能力。更别说去读那些厚厚的专业书了,如果现在是三月的话,肯定都建议去看《谈美》。但是现在马上7月了,再建议去看《谈美》肯定是扯犊子了,估计同学们专业课的书看完第一遍的,应该也有好几本了。但假设这个时候还有同学还没开始,准备利用暑期开始复习,一开始复习的时候不用直接看《美学原理》,像这种注释就占了排版一半的书,谁看谁都困。可以从一些杂书开始,比如从一些导演自传开始看。(文学系的师姐也把这个列为推荐看的书单)比如一开始看一点《刀与星辰》(徐浩峰)或者《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这些书没那么无聊,但对专业课也有帮助,适合放在学习开始去阅读。

(图片来源豆瓣)
阅读心态
其次,要改正自己的阅读心态。上面说的那些“杂书”,其实在每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也推荐每天留一点时间专门去读一下,除了拓宽知识面以外,更重要的培养自己的阅读心态。因为最好的阅读心态其实是读厕所读物时的状态,所以同学们以后都想办法蹲在马桶上去复习。(扯犊子)虽然我们读书的根本性目的考上电影学院,但是学到现在很多同学可能发现自己读书读的真的很累,那些书是真的不想看啊。怀着功利性的目的去看书的同时,要保持读书过程的“轻松加愉快”。

(图片来源|微博博主:彭懿)
通读 第一遍读的时候一定要用通读的方法去读,因为应试教育的学习习惯,同学们已经习惯了遇到不懂的知识点,马上就去搞懂的习惯,但是这样影响效率的同时,很容易困。因为我发现,读不懂,就是困意最大的来源,如果读的书能看懂,那应该会沉浸收获新知识的喜悦中,(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审美愉悦)。第一遍通读读完,可以去做读书笔记,或者结合讲义,就能看懂了。在这里,我举自己曾经的一个反面教材,比如读《现代美学导论》这本书。它的正文是从第二章开始的,从古希腊美学思想讲起来,但是一开始,像柏拉图对艺术的定义:什么是“模仿的模仿”,或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和谐”,我一开始读的时候一脸懵逼,真的想睡觉。那这个时候,我就选择了一种非常笨的方式就是抄书,把重要的知识点,都抄了一遍,比如“什么是理想国”“柏拉图对艺术家的态度”等等乱七八糟的,但是我发现这样学的话,书是都能看懂了,但是真的太慢了,而是整理出来的东西似乎都不是重点,学习效率太低了。过于笨重的学习方法没有效率,加上自己懒惰,我没怎么坚持这个方法。(没想到今天写文章居然用到了)但是最近开始背书了,我发现考研局的讲义,或者别的专业一书上的重点,包括老师的课,都把这些应该背的玩意整理出来了。那自己之前真是大冤种,把好多没用的东西背出来了,但是这也阴差阳错发现一个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有通读真的很重要。

(图片来源|微博博主:黄憨憨很憨Jon)
整理与吸收(批判性的眼光去读书)
怀着批判性的眼光去看书,这也是对抗困意同时加深记忆的好方法。所谓批判性的阅读,就是带着自己的眼光和思想去看书,把书上的内容理解为自己能想明白的话。(其实就是用类比的方式理解未知内容)比如可以吐槽一下叔本华,他的“人活着就是痛苦,在无聊和痛苦中来回徘徊,世界的本质就是具有生命力的意志”的美学观点,非常适合丧逼青年的思想观,并且适合背下来装逼。或者吐槽一下柏拉图对理想国的向往简直就跟古代人向往的修仙一样,属于一种消极的避世。
输出练习 其实,输出练习可以不一定放在最后一步,可以提前写一点东西来让自己更适应阅读和学习。刚写完毕业论文的同学可能深有感触,写完严肃的书面文章以后,自己可能已经不适应最基本的主谓宾正确的句子了,才发现自己以前习惯的碎片式阅读是错误的。 可能自己写过两篇文章以后,就会理解并且适应教程那种书面化表达。 PS:其实最有用的对抗困意的方法还是硬撑。快7月了。学过的同学应该已经适应这种学习强度了。 还没开始的同学,没有多少时间给你适应了。闷头学就完事了。

(图片来源|微博博主:每天学点摄影技巧)(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