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电影研究文献地图
编者按:
朋友们好,大家别来无恙,我们又更新了。
独学而无友是一件非常寂寞的事情。在写出一些漏洞百出但又有点价值的简介式的文章之后,我一直期待有学者能和我一起讨论一些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问题,但等待是漫长的。一个领域,只有关注和研究的人多了,才可以发现一些谬误和盲区,我们的这个领域还需要更多的好朋友支持和关注。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辅助,我先把几条路铺好,给更优秀的才俊们提供一份地图。整理一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研究的文献单,现在对我来说有点困难——我的电脑里有几百份PDF文档,一一进行分门别类比较费事,我不愿意做。退而求其次,我整理了一个理论分期(这个分期是不严谨但又是最清晰的,以后会进一步完善;其它分期方式,可以看我们公众号推的那两篇概论性质的文章)和理论家及其研究方向的单子,有研究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中英文关键词去百度谷歌学术和JSTOR上查找相关的资料。
女性主义电影研究文献简单及理论家
整理:一个辅助
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分期(只是一种便捷的分期方式):
1.20世纪60-80年代(主导流派;意识形态-精分-符号学时期)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导流派之后/文化研究阶段,准确讲应该是1978年-)
二、20世纪60-80年代(主导流派):
女性形象研究及社会学批评(1960-1973):玛乔里·罗森;莫莉·哈斯凯尔;洛拉·杨;帕特丽夏·希尔·柯林斯;
女性主义-性别意识形态批评:《女性与电影》;《暗箱》;《新德国批评》;
女性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克莱尔·约翰斯顿、B·鲁比·瑞琪;《女性与电影》;《暗箱》;
女性主义-电影叙事学:特瑞沙·德·劳瑞蒂斯《俄狄浦斯叙事中断》;史蒂芬·希斯;玛丽安·多恩(《<追捕>与<蝴蝶梦>:作为缺席的女性气质的铭写》)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影响最大成就最高,1975-)
劳拉·穆尔维:
《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国内研究最充分)《金·维多的<太阳浴血记>观后感:<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余思》《恋物与好奇》、《视觉及其他快感》、《公民凯恩》、《24倍速死亡》《以今视昔:1970年代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发表40年:女性主义电影研究三人谈》《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女性观众:在场与缺席》《发明暗箱》《答<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1975)十问》
南希·乔德罗
玛丽·安·多恩杂志:《银幕》杂志;《男性/女性》杂志;《暗箱》杂志
三、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导流派之后/文化研究)
克里斯汀·格莱德希尔:《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新发展》、《愉悦的协商》(女性主义电影文化协商理论,1978年以后)
精分-幻想研究:芭芭拉·克里德、琳达·威廉姆斯、卡罗尔·J·克罗弗(后拉康学派精神分析学修正+亚文化研究,1986-)
民族志调查:瓦莱丽·沃克戴恩(女性理论家的主体性,精神分析+文化研究))
明星-观众关系:珍妮特·斯泰格;杰姬·斯泰西
同性恋与酷儿(及LGBTQ+):安内科·斯梅利克;亚历山大·多蒂;朱迪斯·巴特勒;朱迪斯·梅恩;
女性、种族与第三世界研究:黑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莫德莱斯基、盖因斯、胡克斯、杰奎琳·波波、安吉拉·戴维斯);郑明河、艾拉·肖哈特等
四、主要理论家列表:
玛乔里·罗森-Marjorie Rosen
莫莉·哈斯凯尔-Molly Haskell
洛拉·杨-Lola Young;
克莱尔·约翰斯顿-Claire Johnston
B·鲁比·瑞琪-B·Ruby Rich 特瑞沙·德·劳瑞蒂斯-Teresa De Lauretis
史蒂芬·希斯-Stephen Heath
玛丽·安·多恩-Mary Ann Doane
劳拉·穆尔维-Laura Mulvey 南希·乔德罗-Nancy Chodorow
芭芭拉·克里德-Barbara Creed
琳达·威廉姆斯-Linda Williams
卡罗尔·J·克罗弗-Carol J. Clover
瓦莱丽·沃克戴恩-Valerie Walkerdine
珍妮特·斯泰格-Janet Staiger
杰姬·斯泰西-Jackie Stacey 安内科·斯梅利克-Anneke Smelik
亚历山大·多蒂-Alexander Doty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朱迪斯·梅恩-Judith Mayne
塔尼娅·莫德莱斯基-Tania Modleski
简·盖因斯-Jane Gaines
帕特丽夏·希尔·柯林斯-Patricia Hill Collins
安吉拉·戴维斯-Angela Davis
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
杰奎琳·波波-Jacqueline Bobo
郑明河-Trinh, T. Minh-ha
艾拉·肖哈特-Ella Sho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