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乐(二)
前文说道,在网上搜得成都昆曲社的QQ群号,闲来无事,翻看资料,2016年12月23日加入该群。真正走进曲社的大门,是次年的炎夏,那这半年时间都在做什么呢?远远地观望,是的,我是一个在社交上很被动的人,没有足够的动力,迈不开这第一步。
镜头拉回到五年后,坐在夏日窗前,为了纪念裘彩萍昆曲网络课堂十周年的曲会,作准备。泠泠歌水韵,云间正好音。我的曲目是牡丹亭·写真【普天乐】,经过几次排练,老师逐一指导,待联排结束后,老师建议要进入人物,唱出曲情,比平日拍曲的要求进一步,可以去观看剧目。老师是老旦演员,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一直都以专业水准来要求,即使暂时达不到,也朝着那个方向在努力。昆曲清工与戏工素来有泾渭之别,清龚自珍在《书金伶》里说:“大凡江左歌者有二:一曰清曲,一曰剧曲。清曲为雅宴,剧曲为狎游,至严不相犯。”其实在学曲的几年里,思想上也一度犹豫徘徊过,但老师以多年舞台经验作为底子,从不间断地以清曲规范要求从事教学工作,这也是自己坚持跟着老师走下去的动力。“若无含韵强抑扬, 即为叫曲念曲矣。”老师以此古戒来警醒清曲曲唱者容易犯的毛病。
言归正传,为了曲会表现人物,传达曲情的要求,找来了根据昆曲前辈姚传芗老先生口述整理的文字,读来真是过瘾:
杜丽娘水钻包头(老的扮相用贴翠包头),着水红色裙衫,腥红斗蓬,梳妆后取去斗篷,换水绿色帔,脚登彩鞋。手拿“象牙骨”折扇,一面烫金题诗,一面白底绘工笔花鸟。
春香身穿绿色小行头,腰系汗巾,抓髻包头,着绣花鞋。
………
(杜丽娘)她的脚步虽较灵活,但又不失封建礼教长期熏陶下所养成的矜持、端庄的仪容。欣喜之情,含而不露。走时要有蹭步,脚尖碰到脚背,膝盖擦着膝盖,这样,步子不会大,也不会揺摆。眼神时而微微收敛,腹不凸现,仪态万方。
………
演古代少女,就要用古代少女的眼睛表情,若用现代人生活中的眼睛,代替古人的眼睛就不对了。什么是现代人的眼睛呢?简单地说,就是实的多、虛的少。戏曲表演方法有虚有实,以虚为主,以虚带实,虚实相生。虚,就可以夸大一些,好看一点。
………
读罢,抬眼望见窗外风雨花水红的影子,胭脂花姹紫的小喇叭,几点石蜡红盈盈点缀绿荫,晚风摇曳,似凌波微步,竟让人有点儿恍惚了。
